• 剥蚀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流水、风、波浪和海流等外力作用下,裸露在空气中的岩石碎屑从岩石上剥离下来的过程。剥蚀作用不断改变着岩石的面貌。 许九华. 地质学.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何发亮,卢松,丁建芳等,地质复杂隧道施工预报研究与工程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9,第29页...
    569 bytes (74 words) - 04:24, 31 January 2023
  • 陵夷作用,又稱均夷作用,指地球表面遭受风化、侵蚀等自然營力,使得總體的落差得到平衡的結果。在這種過程裡,有时可看作是剥蚀作用的同义词,或用作剥蚀作用的结果。 据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則稱為“凌夷作用”,也称“陵削作用”,其定义为:“流水通过自身的侵蚀作用...
    1 KB (127 words) - 07:29, 6 May 2018
  • 溶移质 (category 风化作用)
    溶解负载量主要受化学风化速率控制,而化学风化速率取决于氣候和天气条件,如湿度和温度。溶解负载在地质学领域有许多有用的应用,包括侵蚀作用剥蚀作用和了解过去的气候。 溶解负载量通常可以通过从河流中采集水样并对其进行各种检测来进行测量。首先测定样品的pH...
    8 KB (866 words) - 08:37, 7 July 2022
  • 高半公尺至數公尺,长数十到数百公尺不等;沟宽1-2公尺;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裡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克拉玛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区...
    2 KB (170 words) - 07:21, 13 April 2024
  • 剥蚀作用共存。该区山体上升幅度不大,经长期剥蚀切割形成一些地势低矮的丘陵。该区地表支离破碎,沟谷纵横,地表砾石、岩屑遍布,坡面间歇洪流细沟众多。植被贫乏,相对高度小于200m。 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山地、阿尔泰山及北天山,海拔900〜1100m,相对高度200〜500m。以剥蚀作用...
    10 KB (1,744 words) - 04:23, 28 June 2023
  • surface,德文:Rumpffläche),也称剥蚀面、侵蚀面、准平原、残余面、均夷面、山足面、山顶面、峯顶面等,是由于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过一切年龄上先于它的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英语:Base...
    15 KB (2,096 words) - 14:27, 17 December 2023
  • 还应考虑剥蚀作用(磨损地球表面的过程)的影响。本专题范围内,隆起与剥蚀是有关的,因为剥蚀能使地下岩石更接近地表。这个过程可以将大的负荷从高处重新分配到地形较低的地区--从而促进剥蚀地区的等静力反应(可能导致局部基岩隆起)。地质学家可通过压力-温度研究来估计剥蚀发生的时间、规模和速度。...
    9 KB (1,579 words) - 07:11, 4 April 2024
  • 羌塘地块目前海拔约5km,不过其抬升的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从上新世-更新世(3–5 Ma)到始新世(35 Ma)的估计都有。后者的估计基于高原第一次遭受剥蚀作用的时间。 羌塘地块相关(由南向北) 喜马拉雅地质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跨喜马拉雅山地,包括: 拉萨地体 喀喇昆仑断层系统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高压变质地体...
    3 KB (303 words) - 10:23, 7 December 2022
  • 8万平方公里。气候干燥,在长期风化和洪积的作用下,山体剥蚀表面呈现碎砾石状,部分山体已准平原化。 北山与祁连山(南山)遥遥相对,将河西走廊夹于其间。 走廊北山西段。 合黎山在甘肃省张掖市北部,走廊北山中段。沿西北东南向呈带状分布。山间较为平坦。最高峰东大山,海拔3633米,同时为走廊北山的最高峰。河西走廊方向的南坡较陡,风化作用...
    2 KB (277 words) - 13:09, 24 June 2022
  • 剥蚀低山构成;南部为北天山山地,由干燥剥蚀中山、侵蚀剥蚀中山和冰缘、冰川作用高山构成。境内天山山地为北天山中段北坡的一部分,包括依连哈比尔尕山西段北坡和婆罗科努山东段北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通过阿拉山口和额敏河谷进入新疆往南运动时,受到天山的阻挡,在高山低温的作用...
    5 KB (850 words) - 23:31, 27 February 2024
  • 。山体多为石质,阳坡长有落叶松,为天然林。 该山由于海拔高,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带;3000-3200米间为剥蚀平台,古冰川作用明显;2000-3000米之间为中山带,其间有第二剥蚀面,水流充足,土地肥沃,牧草生长旺盛,气候凉爽,为亚乌山甸和草甸草原。(出自《吉木乃县地名图志》)...
    2 KB (203 words) - 13:27, 11 Jun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