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惠更斯FRS(荷蘭語:Christiaan Huygens,发音:[ˈkrɪstijaːn ˈɦœyɣə(n)s] (),或譯海士、海,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土卫六的发现者。他还发现了猎户座大星云和土星环。 惠更斯...
    16 KB (1,713 words) - 07:59, 5 August 2024
  • 惠更斯陨击坑(Huygens)是为纪念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暨物理学家克里·惠更斯而命名的一座火星撞击坑。 该陨石坑位于雅庇吉亚区西经304.42度、南纬13.88度处,直径约467.25公里(290.34英里)。 火星轨道探测器所拍摄照片中的分支通道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些通道的存在有力地...
    5 KB (533 words) - 07:16, 16 May 2024
  • Geschiedenis)(Huygens ING) 以克里·惠更斯命名的事物有: 惠更斯目镜 霍夫韦惠更斯博物馆(Huygensmuseum Hofwijck)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Huygens-Fresnel_principle 卡西尼-惠更斯号(Cassini-Huygens) - 土星探测器 惠更斯号(Huygens)...
    2 KB (264 words) - 17:19, 8 September 2024
  • 惠更斯山(Mons Huygens)是月球上最高的山丘,雖然它並不是月球的最高點。惠更斯山高約5.5公里,是亚平宁山脉的一部分。亚平宁山脉形成于创建雨海时所发生的撞击事件,而非像地球上大多数山脉均形成于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1961年它被以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克里·惠更斯的名字命名。...
    2 KB (137 words) - 02:13, 3 October 2021
  • 克里·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太空船於1997年10月15日使用泰坦VB/半人馬發射升空,在2004年7月1日進入環繞土星的軌道。在前往的星際航行途中,曾兩度飛越金星,一次飛越地球與木星。在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
    75 KB (8,031 words) - 07:15, 17 May 2023
  •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英語:Huygens–Fresnel principle)是研究波传播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因荷蘭物理學者克里·惠更斯和法国物理学者奥古丁·菲涅耳而命名。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指出,波前的每一点发出次波,这些次波互相干涉,叠加形成新的波前。這个原理同时适用于远场极限和近场衍射。...
    15 KB (2,820 words) - 08:58, 25 March 2023
  • 他的数学工作几乎完全專注於光的研究。他研究的几何系统称为「光線系统」,与尤利烏·普呂的线几何密切相关。他进行实验来加以验证克里·惠更斯的光学理论,以分析形式改写了理论。于1809年时出版了他发现的用反射機制製成偏振光的方法,在1810年出版了他的光在晶體的双折射現象理论。 马吕试图找出偏振角度和反光材料的折射率這兩個物...
    3 KB (395 words) - 05:48, 8 March 2024
  • 條長長的淺色條紋,這是沙子在隕石坑壁的下風處堆積的緣故。 大瑟提(Syrtis Major)來自地中海南邊錫德拉灣的古羅馬名:Syrtis maior,是利比亞的海灣。 大瑟提是第一個被記錄的其他行星上的特徵,由克里·惠更斯發現,並繪於1659年。不過此時稱做沙漏海(Hourglass...
    6 KB (740 words) - 03:20, 29 June 2024
  • 阿嘉莎·瑪麗·萊麗莎·莉絲女爵士,DBE(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又譯阿加莎·克里、艾嘉泰·姬絲,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 Mallowan),原姓氏為米勒(Miller),是英国侦探小说作家。玛丽·维斯马科特(Mary...
    75 KB (10,463 words) - 14:31, 26 October 2024
  • 緊連串的繩索和調整目鏡,觀測者可以透過望遠鏡觀察天空中的物體。這種類型望遠的想法有可能源自於17世紀晚期的荷蘭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克里·惠更斯和他的兄弟康坦丁·惠更斯,但並不清楚是否是他們發明的。 在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的望遠鏡只使用單一的非消色差透鏡,由於單一透鏡不均勻的折射特性,透鏡遭到暈...
    10 KB (1,018 words) - 06:16, 20 September 2023
  • 其為一諧振子,鐘擺基於其擺長以同一頻率反覆振動,且其振動單一而穩定。從1656年克里·惠更斯正式發明擺鐘以來直到20世紀30年代,基於擺鐘的普遍程度,擺鐘一直保持著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裝置的地位。 1667年,惠更斯在钟摆上加了1个齿轮,令其更加可靠,但無法在颠簸摇晃的船上使用。最後用1具由兩个...
    2 KB (170 words) - 12:38, 29 January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