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噬菌体(英語:prophage)為一種病毒基因,可被插入或是聚集在環狀病毒DNA染色體中,或是以染色體外的質體形式存在。這是一種潛在的病毒型態,在細菌中病毒以此種形態存在,但不會瓦解細菌細胞。 在偵測到宿主細胞的損傷——如UV光或是一些化學物质造成——時,細菌染色體中的噬菌体便被激活,而此過程稱為prophage...
    2 KB (283 words) - 10:40, 18 October 2021
  • 噬菌体(英語:bacteriophage)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其特点为專以細菌為宿主。人们熟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 跟別的病毒一樣,噬菌體也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超過95%已知的噬菌體以雙螺旋結構的DNA為遺傳物質,長度由5...
    10 KB (1,317 words) - 09:57, 4 December 2023
  • 芽生噬菌體科(拉丁语学名:Plasmaviridae)是一种拥有环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的噬菌体,它只有一个属:芽生噬菌體属。 芽生噬菌體噬菌体没有糖衣,其脱氧核糖核酸以扭曲极厉害的形式与碱性的核蛋白结合在一起,这个核蛋白结合体直接包裹在脂膜内。 由于缺乏糖衣芽生噬菌體噬菌体...
    2 KB (346 words) - 13:54, 2 November 2022
  • 噬菌体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項事物: 一種專以細菌為宿主的病毒; 噬菌体,一种病毒基因 一種中国大陆生產的防毒軟體。...
    282 bytes (27 words) - 21:59, 22 October 2015
  • 己的基因,而寄主细胞最终坏死,因为该细胞的蛋白质生产体系无法生产如此多的病毒。原病毒大概能以内源性逆转录酶病毒的形式占据大约8%的人体基因。 噬菌體 噬菌體 反轉錄轉座子 基因水平轉移 內源性反轉錄病毒 內源性病毒元件 腺相關病毒 Kelly Reece, Jane B.; Taylor, Martha...
    2 KB (257 words) - 14:38, 8 January 2024
  • 志賀毒素(英語:Shiga toxin,簡寫為STX)是由志賀氏菌屬等细菌所分泌的外毒素,由α和β亚基組合而成,位于细菌基因组的噬菌体段,这一蛋白最早由志賀潔发现。过去常把大腸桿菌分泌的志賀毒素称为志賀样毒素(Shiga-like toxin,SLT),但现在这一词已不常用,能产生志賀毒素的大腸桿...
    3 KB (263 words) - 06:54, 1 April 2024
  • 乔治·艾莱瓦(喬治亞語:გიორგი ელიავა,1892年1月13日—1937年7月10日)是一位格鲁吉亚裔苏联微生物学家,是噬菌體治療的先驱之一,1937年受大清洗牵连被处决,1988年工作单位改名为乔治·艾莱瓦噬菌体、微生物和病毒学研究所。 George Eliava.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2 KB (72 words) - 12:47, 15 February 2021
  • PM2) 脂毛噬菌體科(Lipothrixviridae) 芽生噬菌體科(Plasmaviridae):芽生噬菌體屬(Plasmavirus) 代表種:無膽甾體L2噬菌體(Acholeplasma phage L2) 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Fuselloviridae):微小紡錘形噬菌體屬(Fusellovirus)...
    5 KB (594 words) - 09:56, 25 July 2021
  • Barrangou,),法国生物化学家,以对CRISPR-cas系统的研究知名。其团队自2005年起研究了CRISPR-Cas在核生物免疫中的应用作用,发现内切酶Cas9能够切割质粒及噬菌体DNA,证明CRISPR可以重新编码和异源转移。他还致力于将相关成果运用于食品工业。...
    3 KB (205 words) - 18:57, 31 July 2022
  • - 凯特琳癌症中心分子路德维希生物学主席。 1940年出生于芝加哥。 他首次证明蛋白质和DNA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他一生的工作就是λ噬菌体裂解和溶性生命周期之间切换的分子机制,以及如何酵母转录激活Gal4。他首创转录因子功能的“球和棒”模式。 1985年,他被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3 KB (315 words) - 06:11, 6 May 2024
  • 限制修飾系統 (category 噬菌体)
    限制修飾系統(英語: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system)是一種存在於細菌和其他核生物中,可防禦外源DNA,例如噬菌體攜帶的DNA的侵入。有些細菌體內含有限制酶,可將雙股DNA切斷,之後其他的內切酶再將切下的片段降解,因此能將入侵的外來DNA摧毀。...
    4 KB (599 words) - 11:38, 18 Decem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