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羞辱(英語:Social stigma)又稱為社會恥辱、社會羞恥或社會,是指在社會關係中基於個體特徵而對某人的否定、不認同或不滿。這些狀況時常包括:不公正的待遇、疏远或排擠,並且可能對人產生有害的影響。 英文中的羞恥(stigma)是一個希臘文詞語,其起源是用以指一種藉由切割或燒傷皮膚來紋...
    5 KB (691 words) - 09:38, 8 October 2024
  • 社會的非主流的邊緣位置,不管於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皆處於劣勢,於社會多屬於低下階層,因此令原住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厭惡,認同主流社會的對自身的歧視,認為自己的文化落後、卑微、老土,結果形成對原住民文化的排斥,並刻意的迅速向漢文化靠攏。其後「污名...
    5 KB (754 words) - 15:54, 6 June 2021
  • 肥胖症的社会污名被广义地定义为因其体重而针对超重和肥胖者的偏见或歧视性行为。只要体重超标,这种社会耻辱就会伴随人的一生,从年轻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 世界各地的一些研究(例如,美国、马尔堡大学、莱比锡大学)表明,超重和肥胖的人相对于较瘦的人来说,会经历更多的耻辱。此外,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他们结...
    66 KB (8,343 words) - 04:45, 19 May 2024
  • 當日為星期六軍人節。主要向執政者訴求:反對年金改革過程中,放任軍公教被化,質疑改革淪為「文革式年金鬥爭」。 這是蔡英文政府執政後,面對的第一項大型民間陳情抗議,也是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史上首次由軍公教勞團體共同組成的遊行抗爭之社會運動。 考試院銓敘部於2013年2月在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座談會中公布...
    43 KB (4,570 words) - 15:13, 15 June 2024
  • 社會規範是由社會學家指出「人們共同認可及遵守的行為標準」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些標準包含了某種道德意味,是被一般人認為是「對的」,是以「應當」並加以遵守的標準,不論它們是否有用或有效。打破社會規範的成員往往會受到不成文的懲罰,例如被污名(stigmatized),藉以讓對象在群體中受到孤立。由於社會...
    4 KB (547 words) - 18:02, 2 July 2024
  • 社會整合(英語:social integration),又稱社會統合、社會統整、社會融合,是新住民及少數族群融入當地社會結構的過程。 社會整合、經濟整合、身份整合是新住民體驗所融入社會的三個主要維度。高度社會整合利於群體社會距離拉近,以及更一致的價值觀與實踐。社會整合使人無分語言、階層、信仰,進入社區生活所有領域並消除隔離。...
    2 KB (203 words) - 16:40, 8 April 2022
  • 這可能是由於未注意到地區文化存在差異、害怕社會污名或偏好維持低調的處世態度。[來源請求] LGBT文化通常包含: 以同性情慾或同志身份為主題的作品,包含古代和現代的文學、繪畫、攝影、雕塑、音樂、電影、電視廣播節目等創作 對同志運動的瞭解,參與政治議題和社會抗爭活動,爭取同志權益 對同志刻板印象的反諷,例如「酷兒」一詞的翻轉挪用...
    17 KB (1,853 words) - 14:19, 10 February 2024
  • 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指出,这种污名化使得政策制定者经常忽略精神病患者的感受,是对精神病患者权利的侵犯,这一社会问题需要人们真正地了解精神病患者方能根结。巴西学者AntônioGeraldo da Silva认为“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应该是一种犯罪”。一篇论文指出,精神障碍歧视常常认定有精神病史的人不适合进行社会...
    3 KB (286 words) - 06:44, 25 July 2024
  • 扣帽子 (redirect from 污名)
    ,單單憑藉著被賦予的負面符號就因人廢言、直接拒絕某種事物或人物。 「扣帽子」的語境在存在前長期被污名化使用,所以一部份耳熟能詳的用詞既是扣帽子又是污名化:傻子(瘋子)、精神病和吃軟飯等。兩者的區別是污名化的內容映射的事件一定程度存在,而扣帽子的內容可以是完全虛有的。...
    8 KB (1,075 words) - 10:26, 20 June 2024
  • 厄文·高夫曼 (category 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
    Identity)。高夫曼的理論深刻影響符號互動論的發展,開展擬劇論的研究途徑。總體而言,高夫曼的研究興趣包括日常生活社會學、社會關係、社會建構主義、社會組織(框架)、社會污名和全控機構等。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更是将其视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社会学家”。200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指南》(The...
    21 KB (2,202 words) - 13:23, 10 July 2024
  • 愛滋感染者或病患相關新聞處理:以愛滋「感染者」取代「帶原者」的稱呼,以符合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常用語態,以去除社會污名,並應尊重感染者的基本尊嚴與權益。社會事件當事人為愛滋感染者(或疑為愛滋感染者),但其愛滋感染身份與該社會事件無關者,應減少報導內容或標題涉及愛滋字眼。例: 愛滋鴛鴦大盜搶超商。新聞報導應避免透過剪輯或其它報導方式影射...
    7 KB (1,045 words) - 13:09, 25 Jun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