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字母效应指人类偏好各自姓名包含的字母。无论是为所有字母打分,还是从两个字母中选出更喜欢的一个,亦或选出最喜欢的多个字母,受访者的答案都表明人普遍最喜欢姓名包含的字母。更重要的是,实验参与人员没有意识到所选字母源于各自姓名。 比利时心理學家约瑟夫·纳丁1985年发现姓名字母效应...
    71 KB (9,161 words) - 01:22, 9 January 2024
  • 种多样,各人也会对生日数字青眼相看。缺乏自爱、自尊的人往往不受生日数字效应影响。科学家还发现效果类似的姓名字母效应,人往往更喜欢姓名包含的字母。两种效应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心理评估以数字偏好任务判断内隐自尊。 证据表明生日数字效应确会影响现实生活决策。实验室研究表明,商家只需暗中操纵、令价格与目标客...
    43 KB (5,537 words) - 10:05, 27 June 2024
  • 人名 (redirect from 姓名)
    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影響,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另外一些研究指稱,一個人的姓名可能會對其行為與抉擇造成影響,相關內容可見姓名字母效应一文。 盡管一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人名,使用人名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但有些研究指出,一些孤立的族群,像是祕魯亞...
    9 KB (1,160 words) - 07:12, 18 June 2024
  • g”,意为“错误”;“赖特”的英语“Wright”发音类似“right”,意为“正确”。 研究表明人普遍喜欢自有姓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姓名字母效应影响很大:各人选择时明显倾向姓名包含的字母。 姓氏“贾奇”原文“Judge”,意为法官。 “康塞尔”原文“Counsell”与“律师”原文“counsellor”接近。...
    57 KB (6,189 words) - 20:35, 12 August 2024
  • 敌对媒体效应(英語:hostile media effect),最初被称为敌对媒体现象(英語:hostile media phenomenon),有时也称为敌对媒体感知(英語:hostile media perception),是一种大众传播的感知理论,指的是对某个議題具有激進立場的个人在看到相對客...
    21 KB (2,664 words) - 01:59, 18 February 2024
  • ok的命名政策禁止使用Facebook判斷為單字過多、大寫字母過多或名字由首字母組成的名字。Facebook的監控軟體會偵測並暫停此類帳號。這些政策阻止部分用戶以真實姓名擁有Facebook帳戶和資料。 那些無法使用真實姓名的人在投訴中指出,數百萬個Facebook帳戶使用的是假的但聽起來可信的名字...
    26 KB (2,806 words) - 09:41, 3 September 2024
  • Punnett)的姓名来命名基因型的概率。旁氏表是杂交中研究的每个基因的母系等位基因和父系等位基因的每一种可能组合的汇总。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生物都有基因型Bb。他们可以产生包含等位基因B或b的配子(依遗传学惯例,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
    5 KB (623 words) - 14:37, 15 March 2023
  • 檢查功能的一部份,更正常見的英文拼法錯誤或打字錯誤,節省使用者的時間。 自动校正有些額外的功能,包括識別及修正前二個英文字母為大寫的單字(例如EXample),將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母改為大寫,或者修正因不小心按到大寫鎖定鍵而出現的錯誤(例如eXAMPLE)。 自动校正功能其實也可以看成文字取代的功能,...
    4 KB (475 words) - 10:05, 9 February 2022
  • bias) 迴歸謬誤 自利性 现状偏差 刻板印象 单位偏误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熟悉路線效應 主观验证 倖存者偏誤 雷斯多夫效應 一廂情願 零风险偏误 姓名决定论 生日数字效应 姓名字母效应 統計與機率偏誤 基本比率謬誤 合取谬误 辯護人謬誤 估计量偏差 賭徒謬誤 逆賭徒謬誤 熱手謬誤 檢察官謬誤 选择偏误(英语:selection...
    2 KB (161 words) - 10:46, 1 April 2024
  • 用来模拟访客对空间的占用,设计则通过扭曲来避免瓶颈效应。喷泉由德尔塔喷泉公司设计。 2,983名遇难者的姓名刻在南北兩池,每個池子各設76个銘牌,镶嵌在纪念池的女儿墙上:包括在九一一袭击中遇难的2,977人和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遇难的6人。姓名根据算法,依照社会关系排列,如遇袭时间、所属组织(在世贸或五角大楼上班)以及应1...
    61 KB (5,682 words) - 08:48, 16 September 2023
  • 效应」(参史蒂格勒名字由来法则)。出于玛蒂尔达效应(英语:Matilda effect)的考虑,默顿将哈丽特·扎克尔曼列为马太效应的共同提出者。 利用对「马太效应」的研究,默顿展示出科学的社会系统有时会如何从科学的精神气质中结构性地偏离,在马太效应...
    60 KB (7,826 words) - 04:22, 21 March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