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是线虫动物门毛形科的一种寄生虫。分布于全世界,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中国等。见于啮齿类动物、猪、熊、人类中。旋毛虫通常也因常见于生猪肉产品中而被称为“猪肉虫”。 虫体细小,前端较细,后端稍粗。食道由单行细胞组成,占体长的1/3~1/2,后端接肠。肛门在虫体末端。生殖器为单管型。 雄虫长1...
3 KB (477 words) - 10:16, 23 December 2021
旋毛蟲病(Trichinosis)是指因旋毛蟲(屬於線蟲動物門)感染所引起的寄生蟲疾病。人體在感染後旋毛蟲侵入腸胃道,故會產生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症狀;約一星期後蟲體會侵犯至肌肉,導致臉部水腫、結膜炎、發燒、肌肉疼痛及長疹子;另有可能併發心肌炎、間質肺炎及腦炎。但感染程度不嚴重時,可在無症狀下痊癒。...
7 KB (595 words) - 18:34, 10 March 2024
旋毛形线虫属(学名:Trichinella)也称毛形属,为毛形线虫科的一个属。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布氏旋毛虫 Trichinella britovi Pozio et al., 1992 Trichinella chanchalensis Sharma, Thompson, Rosenthal,...
1 KB (117 words) - 14:23, 26 October 2022
Parker Foulke)在新澤西州找到的第一具几乎完整的恐龙骨骼并将它命名为鸭嘴龙。 萊迪在寄生虫学中也有所贡献。1846年他认识到旋毛虫病是由生肉或者没有煮熟的肉中的寄生虫旋毛虫导致的。 萊迪在查尔斯·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怀疑环境对生物有影响。达尔文发表了他的理论后萊迪立刻就成为达尔文的支持者。因此他的批评者说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4 KB (353 words) - 12:59, 18 April 2023
為是鮭魚的旋转病的中間宿主,但其實脑粘体虫會在正颤蚓進行有性繁殖。比較新的出版會指脑粘体虫是一種「雙宿主」寄生蟲。 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是一種會引起旋毛蟲病的寄生蟲,其宿主的消化道中會有其生殖成體的同時,在其肌肉中具有未成熟的幼體.這種情況,其宿主因此被認為同時是中間宿主和確定宿主。...
3 KB (367 words) - 06:19, 1 August 2024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中文(臺灣)). 病原微生物検出情報 IASR月報2009年10月号 スッポンを感染源とする旋毛虫症例. 國立感染症研究所.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日语). 陳雪莉. 防疫界的名偵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 KB (1,869 words) - 07:29, 13 October 2024
甲苯咪唑為抗線蟲類寄生蟲的特效藥,包含蟯蟲、线虫、絛蟲、鉤蟲、以及鞭蟲。 此外,甲苯咪唑也可治療尚未離開消化道的初期旋毛蟲病,但離開消化道的旋毛蟲即必須以其他藥物治療,因為此藥物難溶於血。單獨使用此藥可以治療旋毛蟲輕度或中度的寄生蟲感染,但其殺蟲效果相當緩慢。若重症患者使用此藥物,則可能使寄生蟲自消化系統中逸出,...
13 KB (1,285 words) - 14:02, 20 October 2024
入皮膚、經由吸血動物的傳移等等。人類身上常見的寄生性線蟲有鞭蟲、鉤蟲、蟯蟲、蛔蟲及絲蟲(英语:filarid)(filarid)。旋毛蟲會感染老鼠、豬,及人類,引起旋毛蟲病。貝蛔蟲(英语:Baylisascaris)(Baylisascaris)通常感染野生動物,但是對人類一樣是致命的。捻轉血矛線蟲(Haemonchus...
17 KB (2,072 words) - 08:03, 29 March 2024
从这些植物中分离的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具有高蛋白水解活性,已知可消化线虫动物门的表皮,并且毒性非常低。已经报道了针对线虫动物门如多形螺旋线虫的意思、旋毛虫、巴西日圆线虫、鼠鞭虫和锡兰钩口线虫等线虫的成功结果;绦虫Rodentolepis microstoma和猪棘头动物寄生虫Macracanthorynchus...
13 KB (1,402 words) - 00:20, 7 July 2023
後來經由試驗證明這本書實際上是用羊皮裝訂而成而非人皮。4 在美国费城的一所医学院的图书馆里,藏有一些由医学家约翰·斯托克顿·霍夫亲自装订的人皮书。 据说,当年霍夫诊断出费城首例旋毛虫病病例,在该病人未去世前,徵得了病人的同意,在那名病人去世后,就用他的皮肤装订了3本书籍。对此,该馆图书管理员劳拉·哈特曼认为,这些医生是用这种特...
6 KB (1,003 words) - 14:12, 7 December 2023
疾病中也可见:莱姆病、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 有报道吉海反应伴随治疗其他感染,如Q热、巴尔通体病(英语:bartonellosis)、布鲁氏菌病、旋毛虫病、非洲锥虫病。 治疗梅毒螺旋体感染时释放的脂蛋白被认为导致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指示了 急相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8。...
8 KB (955 words) - 13:28, 10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