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牛外觀最相似的動物為婆羅洲的水牛亞種Bubalus bubalis hosei。1928年至1936年間,殷墟挖掘過程中出土了超過千隻本種水牛的遺骸,古生物學家德日進與楊鍾健將其中文名稱翻譯為「聖水牛」 中國更新世的近十種水牛中僅有聖水牛與短角水牛...
10 KB (1,226 words) - 15:42, 26 December 2023
短角水牛(學名:Bubalus brevicornis)是一種已滅絕的水牛,生存於更新世早期至中期,於1936年由古生物學家楊鍾健發表,為中國水牛化石中年代較早者,其牛角較粗短,楊氏將其與牛角細長的德氏水牛分為中國水牛的兩大支系,聖水牛、王氏水牛、楊氏水牛與現生水牛可能都是短角水牛...
8 KB (1,082 words) - 20:22, 19 January 2022
水牛属(學名:Bubalus),是牛科的一屬,包括五種現存的水牛: 河水牛 Bubalus arnee 水牛 Bubalus bubalus 低地倭水牛 Bubalus depressicornis 山地倭水牛(英语:Anoa) Bubalus quarlesi 民都洛水牛 Bubalus mindorensis...
1 KB (99 words) - 03:57, 14 May 2021
2014年,有學者提出將富地水牛視為王氏水牛的一個亞種。 以下為其他出土於中國的水牛化石: 德氏水牛(B. teilhardi) 楊氏水牛(B. youngi) 王氏水牛(B. wansijocki) 丁氏水牛(B. tingi) 固鎮水牛(B. guzhenensis) 圣水牛(B. mephistophele) 短角水牛(B....
3 KB (397 words) - 22:13, 20 June 2022
水牛與固鎮水牛視為楊氏水牛的亞種。 早期的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分析數種中國水牛化石的顱骨和牛角形態,將其分為角心細長的德氏水牛與角心粗短的短角水牛兩大支,其中短角水牛演化支包括三角水牛、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演化過程中牛角由粗短(短角水牛與三角水牛)漸變為粗大(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
4 KB (516 words) - 02:35, 18 November 2023
丁氏水牛(學名:Bubalus tingi)是一種已滅絕的水牛,其化石出土於中國山西,年代可能為更新世中期,於1938年發表,種小名為紀念中國地質學家丁文江。 丁氏水牛化石形態與德氏水牛相似,有學者提出將其視為德氏水牛的一個亞種。另外有學者認為出土於廣西崇左、於2014年發表的短角水牛亞種周氏短角水牛(B...
4 KB (445 words) - 21:09, 19 May 2022
水牛與角心粗短的短角水牛兩大支,其中短角水牛演化支包括三角水牛、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演化過程中牛角由粗短(短角水牛與三角水牛)漸變為粗大(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2000年有學者提出另一觀點,將固鎮水牛、三角水牛、楊氏水牛與現生水牛歸為一支,王氏水牛...
5 KB (567 words) - 11:06, 15 July 2023
水牛、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演化過程中牛角由粗短(短角水牛與三角水牛)漸變為粗大(固鎮水牛、楊氏水牛與王氏水牛),其中楊氏水牛為短角水牛和王氏水牛中間的演化環節;角心短小的現生水牛可能也與短角水牛的演化支較為接近。2000年有學者提出另一觀點,將固鎮水牛、三角水牛、楊氏水牛與現生水牛...
6 KB (641 words) - 19:49, 28 August 2023
圣水寺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杨家杖子真莲花山南麓,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北朝南,占地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356平方米。中轴线有天元宫(山门)、碧云宫、钟鼓楼、明心楼、正殿,东院有山门、无梁殿...
1 KB (131 words) - 10:23, 28 September 2020
兕可以指: 圣水牛,一种已灭绝的水牛 犀牛,犀科动物的总称,又可具体指: 雌性犀牛 独角犀属物种 契,中国上古人物,商朝始祖...
264 bytes (33 words) - 12:58, 11 October 2024
水牛、楊氏水牛與現生水牛同支,王氏水牛則較早分出的結論。 以下為其他出土於中國的水牛化石: 德氏水牛(B. teilhardi) 楊氏水牛(B. youngi) 丁氏水牛(B. tingi) 固鎮水牛(B. guzhenensis) 圣水牛(B. mephistophele) 短角水牛(B....
9 KB (1,145 words) - 08:22, 11 Sept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