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師(梵語:Dārṣṭāntika),又稱譬喻者,譬喻尊者或譬喻部師,佛教術語,最早出現於《大毘婆沙論》中,用來稱呼說一切有部中的某些成員。這些成員的身份不太明確,現代學者認為可能是指說轉部,或是出身健陀羅地區的持經譬喻師。但是佛教學者也同意,譬喻師並不是一個有嚴密組織與傳承的單一團體,他們最大的...
13 KB (2,630 words) - 12:55, 11 October 2018
譬喻(梵語:avadāna;巴利語:apadāna),音譯爲阿波陀那、阿婆檀那、阿婆陀那等,十二分教之一,為佛教聖賢的光輝事跡,從事跡而顯明善惡業緣的因果,如《五百弟子本起經》、《賢愚經》。另外,為使人易於領會教說的意義內容,而用文學修辭的手法加以比擬,亦譯作譬喻...
4 KB (589 words) - 02:23, 23 July 2022
譬喻師說法:「謂或有執,離思無異熟因,離受無異熟果,如譬喻者。」此理論最早見于龍樹《中論》的記載。 六處相續:室利邏多上座等認為三界有情的心與色都是不斷的,六處都是受到熏習的。這個學說可能起源於《大毘婆沙論》記載的一則譬喻師說法:「謂譬喻者分別論師...
25 KB (4,454 words) - 14:48, 30 November 2023
譬喻》第八則,以及《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T2044)一卷(十三事),失譯。天尊為佛之尊號,是彙集教訓的譬喻者,冠以阿育王三字者,因其初之一喻為阿育王之事也。 另請參見: 譬喻師 譬喻(比喻) 丁敏. 譬喻佛典之研究:撰集百緣經、賢愚經、雜寶藏經、大莊嚴論經...
8 KB (1,157 words) - 02:23, 23 July 2022
譬喻經由義淨所譯,於大正藏中歸類為本緣部。講述釋迦牟尼佛為勝光王說法,以獵人入井喻眾生於輪迴流浪生死,屬寓言類譬喻而非阿波陀那(Avadāna)。類似的故事亦見於《眾經撰雜譬喻》第八則,以及《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譬喻經 譬喻 (佛教)#詞義 譬喻經 李奭學....
2 KB (117 words) - 02:23, 23 July 2022
師發達的過程中,一切有系中,重經與重禪的,還是活躍的盛行於罽賓山區。有推重契經,內修禪觀,外作教化的,又從禪出教,於西元初,成(重經的)譬喻師一流。」「阿毘達磨為論師派,譬喻為經師派。當譬喻瑜伽師,從禪出教而完成經部的宗義時,專修禪觀的瑜伽師──禪師派,還是持行於罽賓山區。其中比較保守(...
4 KB (827 words) - 09:26, 19 October 2018
《大莊嚴論》,古印度佛教譬喻師馬鳴菩薩所撰,為用於通俗教化之佛書。《出三藏記集》未收錄,至法經的《眾經目錄》、《歷代三寶紀》始收錄,載為鳩摩羅什譯,全書共十五卷,《大正藏》收錄於本緣部。 書中收有九十則(分九十章)故事,以歷史傳記、寓言故事等體裁方式宣說佛理。其中八十則故事以「我昔曾聞」作為開場白...
4 KB (661 words) - 07:42, 27 April 2022
師,在當時與馬鳴、提婆、龍猛齊名,號稱四日照世。朅盤陁國(位於現今中亞塔什庫爾干地區)的無憂王,因為仰慕他,出兵攻打呾叉始羅國,威脅他們交出童受論師。童受於是到達中亞地區,在此傳教。 童受擅長用比喻與文學手法來傳播佛教,他以及他的跟隨者被稱呼為譬喻師...
4 KB (679 words) - 12:37, 28 March 2023
rantika)是早期佛教部派之一,又稱為說度部、相續部或無上部。繼承了《大毘婆沙論》所稱的譬喻者的理論傳統,是經量部的前身。《異部宗輪論》所記載的經量部宗義基本上屬於說轉部。 說轉部源自於說一切有部的譬喻師(Dārṣṭāntika),因為此派認為「諸薀有從前世轉至後世」,故稱為說轉部,有傳說其祖師...
9 KB (1,500 words) - 14:50, 30 November 2023
師。他是說一切有部著名的大譬喻師、大禪師。 漢譯著作有: 《修行道地經》,西晉竺法護譯。 《僧伽羅剎所集經》,符秦僧伽跋澄等譯。 《僧伽羅剎所集經序》:僧伽羅剎者。須賴國人也。佛去世後七百年。生此國出家學道。遊教諸邦至揵陀越土。甄陀罽膩王師...
1 KB (271 words) - 01:36, 2 May 2021
),音譯阿濕縛窶沙,大約生活在西元二世紀或更早。佛教僧侶,古印度佛教宗師、詩人、劇作家,在說一切有部出家,經常被歸為譬喻師一派。 在雜密中,以乘白馬之白衣大士形象成為密教本尊;在天台宗、禅宗及華嚴宗等被推崇為佛教第十二代祖师。對漢傳佛教有深遠影響的《大乘起信论》,自隋朝時開始托名為馬鳴所作。...
73 KB (14,229 words) - 09:21, 4 Apri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