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教承襲。在印度教所提出的不二論中,上梵與梵是同一的,梵是吠陀教教義中的終極實在,也是超越和不可規範的唯一實在,它被視為是精神與物質的第一原理或第一因。佛教不認可這個理論,其宣稱一切法無(anatta)。古代漢譯典籍中就將其譯為“”,不與普通的人稱指代加以區別化,現今學者常把它譯為“梵...
    11 KB (1,713 words) - 21:13, 9 September 2024
  • 印度教是源自印度教的一個宗教,它的出現是對於印度教教義的簡單解讀所產生的後果,新印度教認為所有宗教都追求相同的終極境界,而且分享相同的核心價值觀,新印度教認為神等於梵,它是非人格化的,而且人就是神或梵,印度教的不少信奉者反對新印度教,他們認為新印度教建基於西方宗教教義,而且以庸俗的方式解釋印度教...
    57 KB (7,301 words) - 01:21, 11 October 2024
  •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可以指、自己,汉字笔劃有7画。 中文中,第一人稱的用法之一 (古代兵器),為商朝至戰國時代的一種砍殺型冷兵器 自我 (印度教),印度教中的自我。 (佛教),佛教中的自我 (耆那教),耆那教中的自我 (心理學),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提出的理論,分為本、自我、超...
    999 bytes (127 words) - 16:25, 5 October 2024
  • 供奉(梵語:pūja;印地語:पूजा,羅馬化:pooja;坦米爾語:pusei),又叫供养、普阇、普祭,指印度教徒禮敬、祭祀神祇的儀式,奉神的集會也叫做法會。供奉可在印度教寺院或家中的神龕前進行。 印度教供神的方式較多,如爲神仙沐浴、洗腳,在神像額頭上點紅,誦經,奉獻供品,香熏等,還有將神像沉入河中的儀式。印度教徒認為,供奉神祇,可以獲得祂們的祝福。...
    1 KB (169 words) - 15:38, 18 February 2022
  • 印度教(梵語:सिन्धु,羅馬化:sindhu,直译:河流;英語:Hinduism)是印度文明本土多种的宗教传统的集合。印度教起源於歐洲雅利安人和印萨两河文明本土信仰,後諸教派形成統一宗教。印度教歷史分為三個時期:达罗毗荼人種哈拉帕文明原始宗教时期;以雅利安人南下後形成的《吠陀》诸經典爲中心的吠...
    8 KB (1,181 words) - 05:19, 9 June 2022
  • 、大黑天、因陀羅、象鼻天、毗濕奴和梵天。 然而,佛教明顯拒絕基本的印度教教義,如(物質的自我或靈魂)、梵(萬物的普遍永恆來源)和造物主(大自在天)的存在;相反地,佛教教導無常和緣起作為基本的形而上學理論。佛教也拒絕吠陀(和其他印度教文本)的聖典權威,並拒絕吠陀關於儀式、種姓和祭祀的教義以及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2 KB (224 words) - 03:29, 8 May 2024
  • 印度教神話是由印度教信奉者所創作並被其擁護的神話和文學的主體,在梵文文本中被發現,例如吠陀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等史詩、往世書,以及特定民族語言群體的神話,如以坦米爾語著述之Periya Puranam和Divya Prabandham,以及以孟加拉語著述之Mangal Kavya。...
    3 KB (383 words) - 01:22, 25 March 2024
  • 印度教是尼泊爾主要的宗教。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約81.3%的尼泊爾人民認為自己是印度教徒,在2006年前尼泊爾是世上唯一一個印度教王國。尼泊爾的國家暦法超日王暦也是來自印度。 印度教徒在尼泊爾全國除北部山區外也有分布。在每一個地區佔人口的至少90%,很多佛教徒也受印度教影嚮。...
    2 KB (380 words) - 00:56, 14 November 2023
  • 佛教否認命存在,認為這是因無明而產生的錯誤見解,而且正正因為執著於存在一個不變的自我,所以才會不斷產生錯誤的觀念,導致眾生不斷產生罪業,又因受業力和執念所束縛而被困在輪迴之中,因而無法出離世間、進入涅槃。 耆那教認為空間本身是實有的,而對時間的性質則無定論 (印度教) (佛教)...
    2 KB (350 words) - 03:06, 13 October 2022
  • kosha, 意所成身 Vijnanamaya kosha(英语:Vijnanamaya kosha), 識所成身 Anandamaya kosha(英语:Anandamaya kosha), 大梵福佑的身 印度教相信,一個智者會了解這五層身體中沒有自我,是無的,只有當中的真(靈魂)才是。 細微身...
    779 bytes (97 words) - 06:09, 28 December 2018
  • 印度教性(印地語:हिन्दुत्व,羅馬化:Hindutva),或译印度教特性(英語:Hinduness),是一种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這術語由維納亞克·達莫德爾·薩瓦卡於1923年創造,這種意識形態被國民志願服務團及印度人民黨使用。 印度教性運動被描述為“右翼極端主義”的變體和“幾乎是古典意...
    4 KB (389 words) - 09:56, 21 Sept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