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团,原鲁南第三团,团长王文,政治委员陈德先; 第二十三团,原鲁南第五团,团长陈士法,政治委员王六生; 第二十四团,原鲁南独立大队、铁道大队、微山湖第一大队合编,团长贾耀祥,政治委员李荆山。 军长兼司令员 陈毅 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 饶漱 副军长兼副司令员 张云逸 副政委 黎玉...
    23 KB (3,727 words) - 23:54, 1 June 2024
  • 張丕(1609年—1651年),字百嶼,號見先,山東嘉祥縣人。清初官員。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張丕舉己卯科山東鄉試,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進士,入兵部觀政,次年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隨即清兵入關,張丕仕清。順治三年(1646年),補選內翰林國史院庶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讀。...
    1 KB (158 words) - 21:25, 29 May 2024
  • 來獻(1511年—?),字子欽,陝西西安府興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陝西鄉試第五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百五十四名,登第三甲第六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選南京山東道監察御史。 曾祖贇;祖父友文;父體仁,貢士。母劉氏。慈侍下。兄来逢。弟来朝、来旬、来宣。...
    3 KB (395 words) - 03:34, 26 January 2024
  • 士(17世紀—1650年代),字松霞,山東濟南府德州平原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張士是崇禎六年(1633年)山東鄉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士,獲授武功知縣;當時流寇和軍隊接連騷動,他外調糧食、內謀守禦,又照顧遺民,縣內得以安枕。十六年轉任平陽推官,十七年明亡後投降清朝。 之後張...
    3 KB (410 words) - 20:16, 29 May 2024
  • 時榘(1767年—卒年不詳),字傳方,號月亭。湖北省武昌府興國州(今屬黃石市陽新縣)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舉人。考取覺羅官學教習。 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科第三甲第四名同進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士。 四年(1799年)四月,翰林院散館,仍留館任庶士。...
    3 KB (421 words) - 07:31, 18 June 2021
  • 麟,字叔东,一字翼生。原籍浙江会稽。父治安,游幕山东,于是寄籍聊城。清朝政治人物。 邹麟少年入泮,才思风发,名躁一时。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癸卯科举人,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会试,高中会元,殿试位列二甲49名,赐进士出身,改庶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八年(1858年),任顺天乡...
    1 KB (157 words) - 21:12, 1 January 2022
  • 張脩(1541年—?),字慎之,山東青州府高苑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山東鄉試第二十二名。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進士。授济源县知县,擢官戶部主事,管草场及太仓,升郎中。萬曆七年(1579年)出爲山西太原府知府。改山西平陽府知府。升河南副使,萬曆十五年(1587年)二月改山西阳和兵备副使。...
    3 KB (245 words) - 00:06, 1 March 2024
  • 邢泰(1599年—1630年),字有象,号柔茹,又号大来,山东臨清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曾祖邢秉仁,嘉靖五年进士。祖父邢邦,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官长芦都转运使、四川右参政。父邢其任,萬曆三十五年进士,官湖广按察司副使。 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邢泰中式戊午科山東...
    3 KB (444 words) - 22:09, 4 November 2022
  • 釉上彩绘双凤纹盏,南宋,1980年州窑窑址出土 木叶纹黑釉茶盏,南宋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州窑 (清)兰浦原著、郑廷桂增补,连冕 编注 《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 ISBN 7806037926 馮先銘,〈馮先銘談宋元陶瓷〉,《紫禁城出版社》(2009) 州窑黑釉剔花梅瓶[永久失效連結]...
    3 KB (316 words) - 20:51, 24 July 2022
  • 昌,字藹人,號矞雲,江蘇江寧(今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士,散館授編修。因事降職,任內閣中書。官至山東運河同知。 《詞林輯略·卷六》:吳昌,字藹人,號矞雲,江蘇江寧人。散館授編修。降內閣中書。官至山東運河同知。 朱汝珍,《詞林輯略》, 清代傳記叢刊,...
    953 bytes (98 words) - 22:54, 29 December 2021
  • 到唐宋年间,“山东”则主要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但唐代末年,就已经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金朝,设立“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行政区,“山东”开始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划概念出现。之后,明朝设“山东行省”,后改“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设“山东省”沿用至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记者“亲叩”函谷关...
    4 KB (343 words) - 05:22, 17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