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窟是位于中國甘肃省天水市麦区麥鎮草灘村麦的佛教石窟。所謂中国四大石窟,即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加上重庆大足石刻或麦石窟。前四個都以自身單独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1987年、龙门石窟2000年、云冈石窟2001年、大足石刻1999年),...
    9 KB (934 words) - 09:16, 23 August 2024
  • 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天水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因境内有麦石窟而得名。 2005年1月之前称为北道区。 麦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 道北街道、​北道埠街道、​桥南街道、​社棠镇、​马跑泉镇、​甘泉镇、​渭南镇、​东岔镇、​牛镇、​中滩镇、​新阳镇、​元龙镇、​伯阳镇、​麦...
    1 KB (225 words) - 18:07, 9 January 2023
  • 有香 Official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個人檔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寶有香個人部落格『sleepless night』 (日語) Canicula個人部落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語) 寶有香非定期部落格「ぴぃちくぱぁちく」...
    6 KB (848 words) - 04:58, 10 September 2022
  • 善樓是依地理師建議而建於舊門樓的南方,名稱是勉勵子孫行善助人,題有「得主地精華日暖風和光世第」與「鍾山川秀氣雲蒸霞蔚啟人文」。後代賴明聰說明,門樓是採潮州作法興建,建材為清水磚與福州杉,1927年落成,一樓格局為三間空間,牆身承重牆式,再建一層太子樓,有燕尾式屋簷、歇翹脊頂並裝飾草、鏡片等。...
    7 KB (780 words) - 18:03, 17 September 2023
  • 老母(俗写作黎老母或梨老母)是骊神,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多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而受到世人所崇奉。傳說驪老母姓氏与来历不详,是深居于骊山上的至高无上的女仙,在中国民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常有道观供奉她的香火。驪老母在道教典籍中很少被提及,她經常和西王母(王母娘娘)、無生老母、...
    34 KB (4,117 words) - 01:28, 3 September 2024
  •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部,是驻马店市下辖的一个县。 确县地处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余脉,东眺黄淮平原,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汉朝置朗陵县,北魏安昌县移治朗陵城。隋朝时,安昌县改朗县。宋朝时,改确县。总人口約41万,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6 KB (432 words) - 08:46, 7 March 2024
  • 石笋造像,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大同乡景沟村,为唐朝至宋朝时期的摩崖造像。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石笋造像与其附近的置寺造像、磐陀寺造像一同以邛崃石窟的名称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为石窟寺及石刻。。 石笋...
    3 KB (379 words) - 08:35, 16 September 2023
  • 奴地,汉朝属拓跋鲜卑地,后魏至隋唐时属室韦地,辽朝属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金朝属蒲与路,元朝属辽阳行省北辽东道,明朝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清朝天命年间至天聪年间,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的索伦部(清初对鄂伦、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的总称)陆续归附清朝。顺治年间因为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以北地区,将居住在黑龙江北岸...
    14 KB (2,248 words) - 19:43, 1 October 2023
  • 龜田純一(本部營業第二部臨櫃行員)☆ - 和泉崇司(日语:和泉崇司)(香港配音:黃權) 井關(本部營業第二部臨櫃行員) - 向野章太郎(日语:向野章太郎)(香港配音:鄧志堅) 坂田美由紀(坂田的妻子) - 瑛蓮(香港配音:林元) 三原(伊丹控股公司會計部部長) - 山本修夢(日语:山本修夢)(香港配音:李錦綸)...
    39 KB (3,356 words) - 06:51, 28 October 2024
  • 權(英語:Jackie Wong Chik Kuen,1989年10月17日—),香港男配音員。 黃權早年就讀香港城市大學。 2011年任職自由身配音員。 2012年7月入讀第5期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同年10月轉往無綫電視粵語配音組。 任職無綫電視時期為日本演員東出昌大、工藤阿須加、堀...
    71 KB (386 words) - 09:26, 26 October 2024
  • 。此後,慧锷感歎“觀音菩薩不肯離去此地”,便在普陀建起不肯去觀音院,此也被視作觀音菩薩的道場而開始流行。 宋代時,人們見此光明清淨,多有小白,符合《華嚴經》上對觀音菩薩道場普陀洛迦(補怛洛伽)的描述,且傳說此地多有觀音菩薩顯聖的瑞相,便認定此就是普陀洛迦,也就漸漸改名為普陀洛迦...
    17 KB (2,007 words) - 07:20, 29 Sept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