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派 (梵語:योगाचार,Yogācāra),又稱唯識派(梵語:विज्ञानवाद,Vijñānavāda)、唯識宗、唯識瑜伽派、法相宗、應理圓實宗,印度大乘佛教的兩大主要學派之一,推尊彌勒為始祖,無著、世親時正式建立唯識學派,主張「境空有,萬法唯識」,以阿賴耶...
    54 KB (9,509 words) - 08:31, 14 January 2024
  • 法相宗 (redirect from 法相唯識)
    法相宗,又名唯識宗、慈恩宗、中道宗,屬於瑜伽唯識學派,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由三藏自印度傳入中國,传统上以彌勒菩萨为初祖,實際上由窥基所創立。唯識無境的宗師依次為阿逸多、無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玄奘、窥基、慧沼、智周。祖庭為陝西大慈恩寺,又以窥基法師尊號命名,故稱慈恩宗。慈恩寺與西明寺並為唐朝時學習唯識...
    26 KB (3,639 words) - 17:28, 5 May 2024
  • 此論是以瑜伽修行為基礎,建構共十地、通三乘的十七地,論證聲聞、獨覺、菩薩這三乘瑜伽師的所緣境、修行、果位,是大乘瑜伽唯識學派理論與實踐的代表性著作。《瑜伽師地論釋》稱「此論屬菩薩藏阿毘達磨」。法相宗以《瑜伽師地論》為根本,旁出十支,廣顯其義。 據遁倫(或作道倫)《瑜伽論記》,《瑜伽...
    20 KB (3,154 words) - 12:37, 3 October 2024
  • 唯識四分,佛教術語,瑜伽唯識學派護法學系的理論,是指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四種的作用。 有情的總共有八個,稱為八心王。分是功能差別分限的意思,的四分即是指諸四種作用。 相分:相,意謂被所取、所認識對象的相境界,所以又作所取分。有所緣的意涵,乃是被主體的心王所認識的對象(客體)。...
    2 KB (363 words) - 13:11, 6 August 2019
  • 見分 (category 瑜伽唯識學派)
    見分,佛教術語,瑜伽唯識學派護法學系理論,屬唯識四分之一。 「見分」即是能照知「相分」之作用。「見」,意謂所具有能取、能見、能照、認識對象之相境界,「分」是功能差別分限的意思,所以又作能取分;有能緣的意涵,乃是能認識對象(客體)之功能(即諸之能緣的作用)。 《成唯識論》卷2:「達無離...
    736 bytes (106 words) - 03:22, 7 December 2019
  • 自證分 (category 瑜伽唯識學派)
    瑜伽唯識學派護法學系理論,屬唯識四分之一。其義為"相分"、"見分"所依,可親證"見分"。即有主觀性的能力,能更深一層見到(證到)原來的見分。或謂心的自我證知問題。 《成唯識論》卷2:「達無離所緣境者。則說相分是所緣。見分名相。相見所依自體名事。即自證分。」 茅宇凡,"唯識...
    1 KB (145 words) - 15:42, 3 March 2022
  • 五位百法 (category 瑜伽唯識學派)
    五位百法,出於《大乘百法明門論》和《顯揚聖教論》,是瑜伽唯識學派对一切万有诸法进行的分类。 世親將《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的六百六十法,略為五位百法,作為唯識宗的名相提綱。這五位就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法和無為法。共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 三科 五位七十五法 百法明門 大乘光《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7 KB (106 words) - 04:13, 7 May 2024
  • 在佛教中,瑜伽師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大毘婆沙論》中,為上座部中的一個小流派。佛教研究者認為它可能是瑜伽唯識學派與佛教密宗的前身。 瑜伽師最早是指修行瑜伽的禪觀者,即瑜伽士。在釋迦牟尼時代,僧團中就已經出現重視禪修、頭陀的禪者。在漢傳佛教中,稱為禪師。 在說一切有部中,於罽賓、健陀羅地區出現的...
    4 KB (827 words) - 09:26, 19 October 2018
  • 證自證分 (category 瑜伽唯識學派)
    證自證分,佛教術語,瑜伽唯識學派護法學系理論,屬唯識四分之一。能證「自證分」之現量果 ,緣自證分。 《成唯識論》卷2:「又心心所若細分別應有四分。三分如前。復有第四證自證分。此若無者誰證第三。心分既同應皆證故。又自證分應無有果。諸能量者必有果故。不應見分是第三果。見分或時非量攝故。由此見分不證第三。證自體者必現量故。」...
    892 bytes (170 words) - 01:32, 6 December 2019
  • 唯識二十論(梵語:विंशतिकाविज्ञप्तिमात्रतासिद्धि),是由世親(約4世紀)創作的佛教唯識學的重要著作,並影響了其後其他學派的論點。 該作品有三個漢譯: 後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譯,一卷,題為《唯識論》,或題為《楞唯識論》。 陳真諦譯,一卷,題為《大乘唯識論》。...
    805 bytes (89 words) - 16:51, 14 October 2023
  • 一切種子(梵語:sarva-bījaka-vijñāna),又稱種子,大乘佛教術語,源自《解深密經》。解深密經認為,一切種子為所有生命最初的根本,阿陀那、阿賴耶與心為其異名。後世瑜伽唯識學派,認為一切種子就是阿賴耶。 種子(bījaka-vijñāna),其字根源自植物種子(梵...
    3 KB (572 words) - 09:26, 24 Novemb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