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弘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傅弘之(377年—418年),仲道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西晉司徒傅祗玄孫。東晉末年將領,參與北伐後秦的戰事,但在撤出長安時兵敗為夏國所俘,被殺。

生平

[编辑]

西晉永嘉之亂後中原大亂,傅弘之曾祖父傅暢為胡人所獲,留在北方。至東晉永和年間因後趙國內大亂,傅弘之的祖父傅洪才得以南渡。

傅弘之年輕倜儻有大志,任雍州主簿,曾獲舉秀才,但不應。元興二年(403年),桓玄快要篡位,南陽太守庾仄就起兵討桓[1],攻襲雍州刺史馮該,逼得馮該出逃。其時傅弘之在江陵,圖謀與庾仄侄兒庾彬殺死荊州刺史桓石康,以荊州響應庾仄。不過當時庾彬堂弟庾宏向桓石康告密,庾彬被殺,傅弘之亦被捕。桓玄認為傅弘之不是主謀,而且又無官無兵,所以沒有加罪。

劉裕起兵討伐桓玄,輔國將軍劉道規就以傅弘之為自己參軍,加寧遠將軍、魏興太守。義熙六年(410年),桓石綏盧循之亂進擾荊土,徵陽令王天恩更自號梁州刺史。其時梁州刺史正是傅弘之父傅韶,傅弘之於是受命討伐桓石綏等人,都將他們斬殺。後遷太尉行參軍,並於義熙十一年(415年)隨劉裕進攻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置後部賊曹,任建威將軍、順陽太守。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傅弘之亦隨軍。次年(417年)劉裕至陝城(今河南陝縣),派傅弘之與沈田子自武關關中,後秦守將都逃走,於是順利進至藍田,並招懷當地人民,胡、漢都有人率眾歸附。傅弘之等進至藍田南的青泥,秦將姚和都則在嶢柳防禦。不久後秦君主姚泓更率大軍進攻青泥,圖消滅傅弘之軍。初傅弘之認為自己兵少,反對沈田子迎擊的計劃,但在沈田子堅持下與秦兵決戰,終大敗秦軍,終助覆滅後秦。

後秦亡後劉裕以劉義真為雍州刺史、領護西戎校尉,留守關中,傅弘之則任其治中從事史,又任西戎司馬、寧朔將軍。次年(418年)劉裕班師東歸後,夏國派兵進攻長安,王鎮惡沈田子出城抵抗,但因二人不和,沈田子藉口要王鎮惡到傅弘之營中議事,竟將王鎮惡殺死。傅弘之於是奔報劉義真,終王脩收殺沈田子了結亂事。及後傅弘之領五千兵在池陽大破夏軍,後又在寡婦渡再破夏軍。可是夏國的侵擾不斷,劉義真殺王脩亦令人心擾動,劉裕終命劉義真東歸。劉義真離開時,兵士都帶著在長安略奪得來的物品和人口,而夏國赫連璝卻領兵追擊,傅弘之於是請劉義真拋棄輜重,放棄乘車,改以輕裝前行,以免被追兵追上,但為劉義真拒絕。不久軍就追到,傅弘之與蒯恩斷後,力戰數日下終在青泥大敗,二人雙雙被擒。

當時夏王赫連勃勃想讓傅弘之歸降不果,於是乘天寒脫光其衣服,試圖令其屈服。但傅弘之仍不肯投降,更大叫大罵,終被殺,享年四十二歲。

性格特徵

[编辑]
  • 傅弘之擅長騎馬,北伐期間,在劉裕於前鋒接受後秦投降後來到長安時,於馳道上騎馬,或疾或徐,前後往返二十里距離內,盡展馬上英姿,在旁有數千個胡人觀看,都驚歎不已。 参考:《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註釋

[编辑]
  1. ^ 《晉書·安帝紀》:「(元興二年)九月,南陽太守庾仄起義兵,為玄所殺。」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書·卷48》,出自沈约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16》,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编辑]
  • 《宋書·傅弘之傳》
  • 《資治通鑑·卷一一八》
  • 《南史·傅弘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