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良野線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良野線
日語原名富良野線
假名ふらのせん
羅馬字Furano sen
概覽
运营範圍 日本北海道
服務類型普通鐵路(在來線地方交通線
起點站旭川站
終點站富良野站
路線代號A(旭川站)
F(神樂岡-學田)
T(富良野站)
路線記號參見車站編號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54.8公里
最高速度85公里/小時
正線數目全線單線
車站數目一般站:1個
旅客站:17個
貨物站:0個
信號場:0個
軌距1,067毫米(窄軌
最大坡度28.6 (美馬牛-美瑛)
電氣化方式全線非電氣化
閉塞方式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回路檢知式)
信號系統ATS-SN
車輛基地旭川運轉所日语旭川運転所
使用车型參見使用車輛一節
运营信息
開通运营1899年9月1日
擁有者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运营者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全線 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富良野線(日语:富良野線ふらのせん Furano sen */?)是一條連結日本北海道旭川市富良野市、隸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路路線,分別以旭川市的旭川站與富良野市的富良野站作為起訖。依照JR系統的分級富良野線是地方交通線等級的路線。連結了旭川、美瑛與富良野等地的富良野線除了是北海道境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觀光鐵路線之外,由於也途經旭川與其周圍的幾個衛星市鎮,使得富良野線也具有相當程度通勤、通學交通線的作用。

通過薰衣草花田站H100型柴聯車 (2024年8月)

概要

[编辑]

富良野線的起源可以回溯到19世紀末期所修築,連結旭川與釧路兩城的鐵道釧路線,作為釧路線的其中一段,富良野線於1900年時全線開通。1913年時瀧川~下富良野間設置了新的路線,釧路線起點從旭川變更到瀧川,富良野~旭川之間的路段也自原路線分離而出獨立成富良野線。

另外,雖然在路線編制上富良野線是以富良野站為起點,以旭川站作為終點,但《鐵道要覽日语鉄道要覧》中的記載卻是反過來以旭川作為起點,以富良野為終點。

路線資料

[编辑]

除富良野站的站區內是由本社鐵道事業本部日语北海道旅客鉄道鉄道事業本部直轄外,全線都屬旭川支社日语北海道旅客鉄道旭川支社的管轄範圍,該站下行方向的場內信号机處是JR北海道本部與旭川支社之間的支社邊界日语JR支社境

車輛與列車

[编辑]

富良野線上所行駛的列車大都屬单人駕駛的普通列車等級,包括只行駛於旭川~美瑛之間的區間通勤列車,以及行駛至終點站富良野站的直通列車。過去旭川 - 帶廣之間,每天有一往返的快速列車「狩勝」會駛出富良野線的範圍,並且在富良野至帶廣間,屬於根室本線一部份的路段上行駛,該列車於富良野線區間為普通列車[1]

2016年8月由於熱帶風暴蒲公英獅子山破壞,根室本線東鹿越 - 新得停運,狩勝運行中斷,富良野線狩勝僅運行旭川 - 東鹿越。2018年4月20日富良野線狩勝號停止運行。

使用車輛

[编辑]

現在使用車輛

[编辑]

近年來為了發展富良野沿線的觀光業,JR北海道開始在每年夏季、薰衣草開花的時節,推出包括觀光小火車日语トロッコ列車トロッコ列車)「富良野、美瑛諾羅科號日语富良野・美瑛ノロッコ号」(富良野・美瑛ノロッコ号)在內的特殊臨時列車[1]

過去使用車輛

[编辑]

歷史

[编辑]

富良野線起初是北海道官設鐵道日语北海道官設鉄道為了連結旭川與釧路兩個分別位於道央道東的主要城市而修築的幹線鐵道(十勝線、釧路線,今根室本線)之一部分,1899年9月1日北海道官設鐵道十勝線旭川 - 美瑛開業,旭川至下富良野(現在的富良野站)間則是在1900年(明治33年)8月1日時完全通車[1],屬十勝線的一部分[2]。1907年9月8日狩勝隧道開通,旭川 - 釧路全通,十勝線與釧路線統合為釧路線。1913年(大正2年)11月10日瀧川至下富良野間新線開通,釧路線起點改為瀧川站,並改稱釧路本線,旭川-下富良野分離為富良野線。[2][1]

1958年走函館站至釧路站的準急列車被命名為狩勝號,1961年狩勝升格為急行列車,行走區間改為札幌站至釧路站,1962年增開一班經過富良野線的班次,成為富良野線歷史上唯一定期優等列車。1980年經過富良野線的班次停駛,1982年重新營運,但在富良野線為普通列車,1990年狩勝降格為快速列車,富良野線再無定期優等列車。

  • 1899年(明治32年)9月1日 - 旭川~美瑛之間的北海道官設鐵道開始營運,新設邊別與美瑛兩站。
  • 1899年(明治32年)11月15日 - 路線自美瑛延伸至上富良野,並新設上富良野車站。
  • 1900年(明治33年)8月1日 - 路線自上富良野延伸至下富良野,並新設中富良野與下富良野兩站。
  • 1905年(明治38年)4月1日 - 營運移交給官設鐵道。
  • 1909年(明治42年)10月12日 - 官設鐵道改制為國有鐵道,並將原本旭川~釧路間的北海道官設鐵道更名為釧路線
  • 1913年(大正2年)12月10日 - 瀧川~下富良野間的新線開通,原下富良野~旭川間的路線分離而出並定名為富良野線
  • 1926年(大正15年)5月24日 - 十勝岳火山爆發,產生的大量泥流將富良野線的路盤與沿線橋樑淹沒,導致美瑛~上富良野間的路段長期無法營運。
  • 1926年(大正15年)9月10日 - 新設美馬牛車站,而隔鄰的美瑛車站則仍因泥流破壞之故無法通車。
  • 1936年(昭和11年)9月10日 - 新設千代岡車站(千代ヶ岡駅)。
  • 1942年(昭和17年)4月1日 - 原本的下富良野車站改名為富良野車站。
  •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日 - 原本的邊別車站改名為西神樂車站。
  • 1958年(昭和33年)3月25日 - 新設學田、鹿討、西中、北美瑛、西聖和、西瑞穗、西御料、神樂岡等八個車站。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國鐵分割民營化,富良野線的營運由北海道旅客鐵道繼承,並同時廢除富良野全線的貨運服務。
  • 1992年(平成4年)4月1日 - 美馬牛、千代岡、西瑞穗、西御料等幾個較小的車站取消了原本由他站派人代管的簡易委託制,正式改為無人車站
  • 1996年(平成8年)9月1日 - 新設綠丘車站(緑が丘駅) 。
  • 1999年(平成11年)6月11日 - 新設只有在夏季時才搭造的臨時車站薰衣草花田車站(ラベンダー畑駅)。
  • 2007年(平成19年)10月1日 - 富良野線所有車站都設置了車站編號。

車站列表

[编辑]

全線都設有車站編號,但此處不按車站編號順序,而是以旭川站起往下行方向記述。車站編號的詳細資料參見「日本車站編號」。

  • (臨):臨時車站
  • 停靠(定期列車的所有列車都是普通列車) … ●:所有列車停靠,◆:一部分列車通過(上下行皆然),▲:往旭川的一部分列車通過,※:只限營業期間中的日間時間帶停靠
  • 軌道(全線單線) … ◇、∨、∧:可列車交會,|:不可列車交會
  • 所有車站都位於北海道上川管內
車站編號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英文站名 站間營業距離 累計營業距離 停靠 接續路線 軌道 所在地
A28 旭川 旭川 Asahikawa - 0.0 北海道旅客鐵道函館本線宗谷本線石北本線[* 1] 旭川市
F29 神樂岡 神楽岡 Kaguraoka 2.4 2.4  
F30 綠丘 緑が丘 Midorigaoka 1.6 4.0  
F31 西御料 西御料 Nishi-Goryō 1.2 5.2  
F32 西瑞穗 西瑞穂 Nishi-Mizuho 2.2 7.4  
F33 西神樂 西神楽 Nishi-Kagura 2.5 9.9  
F34 西聖和 西聖和 Nishi-Seiwa 2.4 12.3  
F35 千代岡 千代ヶ岡 Chiyogaoka 4.3 16.6  
F36 北美瑛 北美瑛 Kita-Biei 3.7 20.3   上川郡 美瑛町
F37 美瑛 美瑛 Biei 3.5 23.8  
F38 美馬牛 美馬牛 Bibaushi 6.8 30.6  
F39 上富良野 上富良野 Kami-Furano 9.1 39.7   空知郡 上富良野町
F40 西中 西中 Nishinaka 4.5 44.2   中富良野町
F41 (臨)薰衣草花田 ラベンダー畑 Lavender Farm 1.6 45.8  
F42 中富良野 中富良野 Naka-Furano 1.5 47.3  
F43 鹿討 鹿討 Shikauchi 2.4 49.7  
F44 學田 学田 Gakuden 2.8 52.5   富良野市
T30 富良野 富良野 Furano 2.3 54.8 北海道旅客鐵道:根室本線
  1. ^ 石北本線的正式起點是宗谷本線新旭川站,但旅客列車的運行系統上直通至旭川站。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車窓で旅する日本列島 vol.9 富良野線. 交通新聞社日语交通新聞社. [2018-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日语). 
  2. ^ 2.0 2.1 田中和夫(監修). 写真で見る北海道の鉄道〈上〉 国鉄・JR線. 北海道新聞社. 2002-07-15: 72–75頁、144–145頁、311–319頁. ISBN 978-4894532205. 
  3. ^ 石野哲(編集長).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編. 東京: JTB出版. 1998-09-19. ISBN 978-4-533-02980-6. 
  4. ^ 今尾惠介(監修). 日本鉄道旅行地図帳―全線・全駅・全廃線―1号・北海道. 新潮社. 2008-05-17. ISBN 978-4-10-790019-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