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志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析津志》,又名《析津志典》,《燕京志》,凡34册[1]熊夢祥撰,是析津(今北京市)最早的地方志書。 注: 南北朝時,北周學者陽休之曾編撰《 幽州人物志》一書,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可惜此書早巳亡佚.

析津元大都(今北京市),又稱燕京、幽陵、幽都、幽州。析津本古冀州之地,後來成为辽的属地,辽時又叫作南京析津府,名稱來自於“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

熊夢祥任官崇文监期间,有機會閱讀大量内藏书,於是在今門頭溝的齋堂寫成《析津志》[2]。《析津志》詳細地記述元代都城大都(北京)的情況,对析津的城池、坊巷、官署、庙宇、人物、风俗、学校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此書久佚。明朝楊士奇在《文淵閣書目》著錄為《析津志典》。

朱彝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析津志》的文字,寫成《日下旧闻考》一書。光緒年間繆荃孫纂修《順天府誌》時,從《永樂大典》中,整理出《析津志》遺文。1982年,北京图书馆善本组又接續整理《析津志》,近10萬字,僅約原本的一半,編為《析津志輯佚》一書,前後经历了百余年。

注釋

[编辑]
  1. ^ 參見《文渊阁书目》,《菉竹堂书目》
  2. ^ 纳兰性德的《渌水亭杂识》中所述:“元豫章熊自得携崇真张真人居京西斋堂村,撰《燕京志》。欧阳原功、张仲举有诗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