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文庙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顺文庙为旧时中国浙江温州府泰顺县县学文庙,历史上五次迁址,均位于县城内,即今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原建筑已不存,现存碑刻若干。
泰顺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即泰顺置县三年后),最初位于县衙西(县衙东为三峰寺),弘治二年(1489)迁于县衙东、三峰寺西,嘉靖十年(1531)迁于太平桥左(今县政府一带),三十三年(1554)与三峰寺互换位置,万历二十九年(1601)又迁于赤砂山之西、霞阳山之东(今人民广场一带)[1]。清道光四年(1824)最终迁于南水门内城隍庙前(今县粮食和物质储备局一带),但明伦堂、忠义祠、节孝祠、乡贤祠和名宦祠等建筑仍在原址。此后旧学宫大成殿改为文昌祠,道光十九年(1839)于祠前建奎阁,二十三年(1843)改奎阁为校士馆[2]。
泰顺文庙以上选址以人民广场一带历时最久,达223年,此处北临太平溪(今学前溪,跨溪建有黉桥),西邻清代所重建的罗阳书院(已不存,今县实验小学一带),据清雍正七年(1729)《泰顺县志》记载及附图,此时文庙坐南朝北,布局为前庙后学,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泮池泮桥、棂星门(门外东有育才坊,西有兴贤坊)、戟门(门外东有崇报祠,西有土地祠)、大成殿(前有东西庑)和明伦堂,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西侧前有忠义祠、节孝祠、乡贤祠和名宦祠,后为崇圣祠,东侧原为敬一亭、尊经阁和射圃等(早年已废)[3]。
现存与泰顺文庙相关的碑刻四块:明景泰七年(1456)泰顺县儒学碑记碑(又名及泉碑,位于及泉宫内,《分疆录·卷十一·艺文》中录有全文),明弘治七年(1494)新迁儒学之记碑(残碑,存上半部分,已移至县文博馆,《分疆录》未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泰顺学宫记碑(位于县实验小学内,泰顺县文物保护单位,《分疆录·卷十一·艺文》中录有全文)和咸丰七年(1857)重修学宫记碑(原位于县机关幼儿园内,已移至县文博馆)。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清·朱国源修,朱廷琦等纂,《雍正泰顺县志·卷三·建置·学校》:“县治左掖旧三峰寺也,右掖则旧之学宫也。明弘治乙酉推官周珙、县令范勉、教谕王銮等改迁旧三峰寺右,嘉靖十年令刘友德议迁于太平桥左居民王宾王宠之屋址,而以旧军营地易之。三十三年令蔡芝、教谕吴国器因学后无主山,以学宫与三峰寺对换。嘉靖、隆庆间规模已次第就理,又将丈量余田六十五亩一分为学田,勒其田叚,坐址于碑,以垂久远。既迁之后,科第杳然,诸生以为未善。万历辛丑岁,斋长董良度、高大任卜地于霞阳山之右、赤砂山之左,中有一山卧地,逆水而上,在县为进辰砂、为倒地文笔,宜建学,请于令张道统、督学洪可其议,乃王、胡、包三姓田也,王胡二氏计丈尺以旧学基抵换,惟包弘仁不领田价,与周梦新等俱捐资助建。”
- ^ 清·林鹗撰,《分疆录·卷三·建置》:“学宫在南门外城隍庙前,设县以来学宫凡数迁。……国朝道光四年知县欧阳炘复迁于南门内城隍庙前,规模循定制,惟明伦堂仍在旧学宫,今文昌祠之后,忠义、节孝祠亦仍旧未改,乡贤名宦神主则附于大成门左,而祠亦未建。校士馆在罗阳书院之左,原系旧学宫基,道光四年迁旧学宫于城隍庙前,改旧学宫大成殿为文昌祠,祠外余地辟田,与城隍庙易基。十九年训导章莹捐廉授邑绅潘浦建奎阁于祠前,二十三年邑绅陶化龙倡建校士馆于文昌祠前,改高奎阁,阁下为致公堂,两厢为号舍。”
- ^ 《雍正泰顺县志·卷三·建置·学校》:“先师庙正殿,东庑西庑,启圣祠在文庙后之左,本朝雍正二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戟门,棂星门,泮池。崇报祠在文庙前之右,名宦祠在文庙之左,乡贤祠在文庙之左,土地祠在戟门外之左。明伦堂在文庙正殿后。学大门在文庙前右,今知县朱国源改建于左。仪门。教谕衙在东庑后之前,久废,今居明伦堂左,训导衙在东庑后之后,今居崇圣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