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中学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陆军中学堂清廷光绪年间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1]清政府练兵处(1903年11月至1906年11月设立)于1904年颁布《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规定:陆军学堂分为正课学堂、速成学堂和速成师范学堂三类,其正课学堂仿日本军事教育体系,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1]其中,陆军小学堂、中学堂提供军官生长基础教育,兵官学堂培养初级指挥军官,陆军大学堂担任在职军官的深造培养和参谋人员培养。各省设立讲武堂为各省现役军官“研究武学”之所。

历史

[编辑]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管理陆军部事务奕劻等奏拟《陆军中学堂章程》,在全国设立四所陆军中学堂,归陆军部管理,学制两年。学习课程,分学科和军事科。以普通文化课为主,兼习军事。第一年课程为史学、文法、洋文、算学、测绘、地理、兵学、军器、操法等。第二年按科目学习军事技能。陆军中学堂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当兵六个月,入伍期满直接升入直隶省保定府东门外陆军兵官学堂[1]作为陆军入伍生分步、骑、炮。工、辎5个兵科编队,[2]学制为一年半。兵官学堂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师、旅做见习军官六个月,期满后充任尉级军官。

1908年初《陆军中学堂章程》颁布。

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官校的学员完全公费。除伙食外,每人每月还发有零用钱。冬夏两季还发给服装被褥。除直隶省的学生外,其他各省籍的学生还能领到本省政府的补助津贴,5元至15元不等,例如湖南、福建两省的学生,每月每人就可领到15元的补助金。各级军事学校每年放寒暑假各一次,寒假为三个星期,暑假为一个月。家在边远省不愿回家度假的学生,准许留校,伙食照常供给,但外出仍要请假。

至辛亥革命暴发,各陆军中学堂只有第一期毕业,升入陆军军官学堂

四所陆军中学堂

[编辑]

陆军第一中学堂

[编辑]

直隶昌平县清河镇西约六华里处,定额1500名):收京师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察哈尔绥远驻防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宣统元年(1909年)开办。共招收三期,每期400人。校舍为新建。著名学生有:傅作义赵承绶苏炳文张荫梧秦德纯周玳等。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办,至民国九年(1920),先后共办了四期。入校学生都毕业于直隶、山西、东北三省等地的陆军小学校。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6月就其址改设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直属于陆军训练总监,招集前各陆军中学低年级学生,并附之以陆军贵胄学堂学生。1914年第二期招生。校长是毛继成。从第四期始改称为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7年暑假,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开始面向普通中学(四年制)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招生;考取的学生先要送到各师以下连队当兵九个月,期满后审核合格,才能编入军校学习。第四期入校的学生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武昌、广州、南京陆军预备学校的学生,因参加辛亥革命未毕业的;有的是陆军预备学校毕业了,但未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的;一部分是大总统冯国璋在南京成立的学兵营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中学、大学学生。经过考试,共录取学生1200名。第四期入校后编为八个连。毛因贪污导致学潮辞职,教育长钱选青升任校长。学校设学科和军事科,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学科计有:国文、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代数、几何、微积分、物理、化学、绘图、外国语(分英、日、德、俄语)等。军事科计有:步兵操典、各种典范今、内务条例。军事训练计有:徒手与持枪单人训练和班排训练、武术、马术、刺枪、器械体操、野外演习以及实弹射击等。学生费用完全公费。除供给伙食外,每年每人还发衬衣。单军衣各两套,棉军衣一套,单鞋两双,棉鞋一双,另外还发有外出单军衣一套,呢子军衣一套,呢子大衣一件,皮背心一件和皮鞋一双。此外,每月每人还发现金二元做为零用。当时北京物价低廉,一部分学生的零用钱尚有剩余。第四期于1920年秋毕业。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分配到段祺瑞新成立的四个边防师当兵,原定充当两个月的正兵,两个月的副目(下士副班长),两个月的正目(中士班长),入伍期满后,直接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骑、炮、工、辎各专科学习。第四期入伍期间,直皖战争爆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迫停办,正在边防军当兵的同学被遣散回原籍等候召集。1921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恢复,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的同学才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学习。1923年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学员毕业。至此北洋各级军事学校的历史结束。

陆军第二中学堂

[编辑]

陕西西安,定额680名):收陕西甘肃四川新疆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开办于1910年,辛亥革命暴发时仅有第一期在校。著名学生有:陈书农孙震刘文辉等。

陆军第三中学堂

[编辑]

湖北武昌南湖尚武桥边巡司河西岸,定额880名。1909年秋招收第一批陆军小学毕业生。因西安的陆军第二中学未建成,另增招陕甘两省陆军小学毕业生。实际招700余人,其中驻防荆州八旗子弟40多人。学员按照英日德法文分编为4队。总办李钟嶽,提调毛继成,监督苑尚品,军事地理学教官陈调元等。收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以及荆州驻防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学制两年。设步、骑、炮、工、辎重5科。第一年开设史学、文学、洋文、算学、测绘、地理、兵学、军器、操法等共同课。第二年分科学习军事技能。原为光绪三十年张之洞开办的湖北陆军中学堂,原名湖北武备普通中学堂。1911年6月第一期毕业,赴保定编入陆军军官学堂入伍生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于1910年、1911年招生。辛亥革命时,该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共有700余人参加武昌起义

1912年6月就其址改设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简称二预校),隶属于陆军部军学司,校长应龙翔/解朝东。第一期1912年9月招生正课生755人(为辛亥首义黄兴由湖北带到南京的敢死队、在南京招收的敢死队以及上海学生军)、附课生233人(陆军三中未毕业生)。第二期选招武昌首义时成立的湖北学生军中20—25岁的青年共400余人1913年暑期入校。1914年第三期招生各省陆军小学毕业生984人。1915年改隶陆军训练总监。1917年第三期学员毕业后,学校停办。学生学习内容以文化课程为主,有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史地、理化、图画、论理学(逻辑)、德文。学生服装、伙食由学校供给,每月另发津贴2元。学生毕业后,入伍当兵半年,再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该校第一期毕业生升入保定军校第三期,第二期升入保定军校第四期。第三期于1916年12月举行毕业考试,881名学生中有864名合格,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继续学习。著名学生有:王天培顾祝同黄琪翔何应钦谷正伦张发奎贺耀祖唐生智廖磊刘峙刘文岛李品仙何健叶挺耿丹万耀煌李必蕃张笃伦黄绍竑白崇禧邓演达刘家麒胡宗铎刘兴周斓陶峙岳周维寅等。

陆军第四中学堂

[编辑]

江苏南京,定额940名):收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光绪33年开办,位于南京明故宫以北。著名学生有:王泽民朱绍良陈继承田颂尧邓锡侯熊式辉陈铭枢陈果夫等。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赫治清. 第八章 太平天国与晚清军事教育训练制度. 《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卷》. 大象出版社. 1997. 
  2. ^ 姜克夫. 第一章 清末新军的编练和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 《民国军事史略稿·第一卷》. 中华书局.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