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聯車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电力动车组(英語:Electric Multiple Unit,縮寫:EMU,香港稱作電動列車,台湾稱作電聯車[1]),又稱為「電車組」,是指透過集電弓及電車線獲取電力作為動力來源的鐵路車輛[2]

概要

[编辑]

電聯車可分為動力集中式動力分散式兩類。中國大陸的X2000新時速列車藍箭列車(只由一輛機車負責整列列車的動力),以及台灣的E1000型推拉式電車(由兩輛機車負責一推一拉)屬於動力集中式。

目前各國常見的鐵路車輛大多為動力分散式,如中國大陸的CRH型電車复兴号电力动车组,台灣的高鐵700T型電聯車臺鐵電聯車以及全世界大部分的地铁列车同屬於動力分散式[2]

隨著大容量蓄電池與快速充電的技術進步,一些國家開發出蓄電池式電聯車,例如JR東日本EV-E301系,可同時行駛於電氣化的東北本線與非電氣化的烏山線,僅需在終點烏山站架設充電用的架空電車線[3]

優缺點

[编辑]

優點

[编辑]
  • 與電力機車相比:
    • 電聯車在兩端都有司機室,節省調車時間,同時亦減少車務人員的工作及提高安全。
    • 電聯車的重量放置在帶動力的車輪上,在爬坡路段動能效率高,動力軸對輪軌黏著力及載重亦較少,因為有較多的牽引電機,所以再生制動能力良好[4]
  • 與柴聯車相比:
    • 在高使用量的路線,經營成本比柴油車低。
    • 降低鐵路沿線的噪音與空氣污染。

缺點

[编辑]
  • 與電力機車相比:
    • 編組內的各個車廂均有特定功能,編組方式必須固定,比如4節或8節車廂為一固定編組,調度上不及非固定編組的動力集中式靈活。
    • 若固定編組內其中一輛車因事故而受損或報廢,整組列車較大機會停用。
  • 與柴聯車相比:
    • 鐵路電氣化,投資與維護成本比柴油車高,不利於使用量低的鐵路路線。只行走柴聯車的路線通常選擇不電氣化。

相關車輛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雙語詞彙.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文(臺灣)). 
  2. ^ 2.0 2.1 蘇昭旭 等. 大道之行-臺灣交通建設的軌跡 (PDF).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07). 
  3. ^ 林翠儀. 日本蓄電池電車 可望取代柴油列車. 自由時報. 2015-11-04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4. ^ 包志強. 列車運轉理論及模擬分析 (PDF). 中華顧問工程司. [2023-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