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在台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前身机构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成立時間(1979-01-16)1979年1月16日(45年305天)
創始人費浩偉浦為廉
類型美国 美國政府資助、派員運作之代表機構
總部 美国維吉尼亞州阿靈頓
地址
起源台灣關係法》授權設立
服務代行使領館職能
美國簽證申請
美國公民服務
服务地区台北辦事處領事轄區
臺灣北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宜蘭縣)、中部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花蓮縣連江縣金門縣
高雄分處領事轄區
臺灣南部高雄市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臺東縣
主席
蘿拉·羅森伯格
台北處長
谷立言
高雄分處長
張子霖
分支機構高雄分處
商務組
員工数450人以上
標語立穩根基,共創未來
Strong Foundation, Bright Future
網站www.ait.org.tw

美國在台協會(英語: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縮寫AIT),是美国依據《臺灣關係法》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律所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經美国国务院提供經費和運作指導、受美国国会授權和監督英语Congressional oversight[1]。此機構成立的背景是為了因應美國與臺灣治理當局(1979年1月1日前,美方以其正式名稱中華民國稱之)外交關係終止以及聯邦政府一個中國政策等因素,其台北辦事處實質辦理相當於美國大使館的館務[2];臺灣方面與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總部(Washington Headquarters,實際位於弗吉尼亚州,屬於大華盛頓地區)的對口單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註1],對美另銜「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3]:445(TECRO)。

在美國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之後,美國終止了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4]。但是為了與台灣人民維持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以及執行美国总统美國各政府機關欲與台灣進行的任何計劃、活動或其他關係[1],根據《臺灣關係法》來設置該協會。協會名義上為非營利民間機構[5]:p15,但實質上兩座駐臺辦事處具備實質大使館總領事館性質,包括核發赴美簽證以及美国公民服務等,台北辦事處正門亦懸掛美國國務院院徽。該協會的公務車輛,依《駐臺外交機構及其人員進口車輛處理要點》之規定比照一般駐臺外交機構,領有外交車牌

沿革

[编辑]

大使館時期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起源於1950年代從南京搬遷至台灣的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曾於1957年發生劉自然事件,以及1978年發生過斷交抗議等重大事件,1978年12月31日降旗後,美國在台協會成立於1979年,即中華民國政府美國政府於1979年1月1日斷絕外交關係當年,華盛頓總部於該年4月11日開業,台北辦事處則於4月16日開業[6]

在台協會成立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舊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曾為美軍顧問團團本部,2021年拆除。

據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辦事處長宋賀德所述,該會的創立曾以1972年日本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現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之經驗為參考範本[7]:52。據台北辦事處第一任一般事務組(General Affairs Section,或譯總務組,現政治組)組長及舊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末代政治參事班立德(Mark S. Pratt)所述,此種斷交後對台關係的進行模式稱為「日本模式」(Japanese Model日本モデル[8]

1979年2月28日舊大使館閉館至4月16日台北辦事處開業前的空窗期內[9][10],辦事處籌建業務由末代大使館館長臨時代辦浦為廉留在臺北進行,美軍顧問團用地即為浦氏與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錢復等高層官員交涉後,決定為辦事處址[11]:p175

現行組織與財產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總部設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鄰近的維吉尼亞州,負責與其對等單位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及美國各官方單位間的聯繫工作。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現址位於臺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于2019年5月6日正式启用。[12]此前台北辦事處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34巷7號,即過去美軍顧問團團本部所在地。高雄市設有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負責針對臺灣南部的商業推廣、旅遊服務和新聞文化工作[1][5]:p15

2018年11月美國在台協會首次在台灣購置不動產,其委任仲量聯行獨家代理簽約;因考量美國在台協會官員的小孩多就讀位於天母台北美國學校,且鄰近使館特區,因此相中「新美齊天母」預售豪宅案;最終以總價達11.6億元統包購入整棟住宅大樓,該建案土地約302.5坪、建物總共12戶、共1,108.9坪。[13]

組織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設有「主席」(Chairman)〔原稱「理事主席」(Chairman and Managing Director)〕及「台北辦事處處長」(Director)職位。理事主席常駐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近郊的阿靈頓總部,實際駐節在臺的館務負責人為台北辦事處處長。2006年薄瑞光接任主席之後,主席不再兼任執行理事,自此職稱僅為「主席」,不再稱「理事主席」。

雇員組成及身分地位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大門上方的美國國務院院徽

1979年4月16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高雄辦事處開業之初,館員大部分仍由前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館員留台擔任,駐台北辦事處開業初期,首代處長葛樂士到任前暫由美國大使館末任代辦浦為廉代理處長職務[註2],各組組長部分,亦由前美國大使館的參事級組長繼任[註3]。1980年代初期的美國在台協會約有55名美籍館員,1990年代晚期的美籍人員則超過100人以上,台灣本地雇員則達300多人[14]。截至2017-2018年止,職員總共超過450人以上,是一個龐大的外交隊伍[1],包含台北辦事處的美籍人員120名及本地雇員近300名。高雄分處則有40多名人員構成,其中美籍人員約10餘名[5]:p15。職員地位部分,美國在台協會員工是由美國國務院授權執行相關外交任務的美國聯邦政府公務員。由於美國政府過往曾要求美國在台協會職員不得為政府人員,因此國務院外事官英语Foreign Service Officer至該會工作時須暫離公職,軍事防務則由退役美軍出身的承包商擔當。此情況至2002年後才有所改變。透過該年通過的公共法107-228《2003年財政年度外交關係授權法》(Foreign Relations Authorization Act for FY2003 (P.L. 107-228))第326款之授權,美國國務卿及其他政府部會首長方可選派人員進入美國在台協會任職[5]:p16。根據2012年美國國務院督察長室英语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發布的報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官員最大宗來源除了國務院外交官外,其次分別為美國國防部美國商務部海外商務服務處等機構之外派官員[15]:3

部門職掌及改組沿革

[编辑]

組織結構方面,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亦按照各業務領域,如政治事務、商業服務、農產品銷售、旅遊服務及文化交流等[1],分為數個組別。台北辦事處下屬單位在1979年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中華民國事務處(Office of Republic of China Affairs)處長費浩偉籌建美國在台協會時,即以美國大使館各部門為藍本分科設組,但將原大使館之政治組(Political Section)改稱一般事務組(總務組),美國新聞處(USIS)改稱文化新聞組(Cultural and Information Section[16],領事組(Consular Section)改稱旅遊服務組(Travel Services Section[7]:66等,直至2002年後,旅遊服務組始復名為領事組[17],一般事務組復名政治組[18]

美軍事務相關部門

[编辑]
派遣至美國在台協會的現役美軍軍官以安全合作組或聯絡事務組等名義駐台,圖為2019年6月訪問總統府的國防合作安全局組長Luke R. Donohue陸軍上校和聯絡事務組組長李開杰陸軍上校(2016年至2019年在任)

自2005年起,美國在台協會的職員包括了美軍現役軍人(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軍官[5]:p16[19],2008年起則首度派遣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軍官駐處,人選為麥德威(Scott D. McDonald上尉[20][21]。由於上述人員並非直接使用武官名義駐台,因此使用「聯絡事務組」(Liaison Affairs Section[5]:p16或「安全合作組」(Security Cooperation Office)等名義駐台,駐台期間並不穿著美軍軍服英语Uniforms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聯絡事務組於斷交前的對應機構為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武官處[22],組長為上校,下轄有陸、海、空軍中校事務官3人,以及陸戰隊少校事務官1人,總計5人,由美國國防情報局主導[23],如同斷交前舊美國大使館武官處對上直屬防情局的體系[24]。安全合作組前稱技術組,為接替美軍顧問團斷交後遺留業務所設,由國防合作安全局掌管,安全合作組長同樣也是上校,下轄陸海空小組與訓練辦公室,每個小組有2到3名軍職或國防部文官,人數比聯絡事務組多[22]

美軍人員於2005年派駐美國在台協會的消息,由2004年英國詹氏防衛周刊》報導[23]。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軍官於美國在台協會內的存在,直至2019年4月3日才首度由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孟雨荷(Amanda Mansour)正式對外證實[25]

文教相關部門及華語學校

[编辑]

除辦事處各業務部門外,美國在台協會尚設有一華語學校、貿易中心及圖書館[1]。美國在台協會華語學校的前身是1955年設立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英语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臺中華語學校[26][註4],又稱為大使館華語學校(Embassy Language School),校舍位於臺中西區後壠子一帶(現臺灣大道民權路路口西側附近)[27]。1979年後,華語學校校址改移至臺北市陽明山,2019年則隨著內湖新館啟用而將校址整合入內[28]

2005年1月14日,美國在台協會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成立台中美國資料中心(American Corner)。2008年7月,美國在台協會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合作於寶珠分館設立美國資料專區(American Shelf);之後在2009年11月擴大設立為高雄美國資料中心,成為南台灣第一個美國資料中心。2011年1月14日,美國在台協會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成立臺北美國資料中心[29]。2014年10月,高雄美國資料中心遷移至高雄市立圖書館河堤分館,原寶珠分館處則改為美國資料專區。

主要官員列表

[编辑]

歷任華盛頓總部主席

[编辑]
任次 姓名
(中文)
姓名
(英文)
照片 到任 離任
歷任理事主席
1 丁大衛 David Dean
1979年1月 1986年
2 羅大為 David N. Laux
1986年 1990年
3 白樂崎 Natale H. Bellocchi
1990年 1995年
4 鄔傑士 James C. Wood, Jr.
1996年 1997年
5 卜睿哲 Richard Bush
1997年 2002年
6 夏馨 Therese Shaheen
2002年 2004年
代理 浦為廉 William A. Brown
2004年 2006年
歷任主席
7 薄瑞光 Raymond F. Burghardt
2006年6月 2016年10月[30]
8 莫健 James F. Moriarty
2016年10月[30] 2023年3月
9 蘿拉·羅森伯格 Laura Rosenberger
2023年3月20日 現任
歷任台北辦事處處長
[编辑]
任次 姓名
(中文)
姓名
(英文)
照片 到任 離任 備註
代理 浦為廉 William A. Brown
1979年 1979年 原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臨時代辦,后接任代理處長
1 葛樂士[註2] Charles T. Cross
1979年 1981年
2 李潔明 James R. Lilley
1981年 1984年
3 宋賀德 Harry E. T. Thayer
1984年 1986年
4 丁大衛 David Dean
1987年1月8日 1989年
5 魯樂山 Thomas S. Brooks
1990年 1993年[31]
6 貝霖 B. Lynn Pascoe
1993年 1996年
7 張戴佑[註5] Darryl N. Johnson
1996年8月1日 1999年
8 薄瑞光 Raymond Burghardt
1999年 2001年
9 包道格 Douglas H. Paal
2002年7月1日 2006年1月25日
10 楊甦棣 Stephen M. Young
2006年3月18日 2009年7月3日
11 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2009年9月28日 2012年
12 马启思 Christopher J. Marut
2012年 2015年
13 梅健華 Kin W. Moy
2015年6月14日 2018年7月14日 美國首位華裔在台協會處長
14 酈英傑 Brent Christensen
2018年8月11日 2021年7月14日
15 孫曉雅 Sandra Oudkirk
2021年7月15日 2024年7月8日 美國首位女性在台協會處長
16 谷立言 Raymond F. Greene
2024年7月9日 現任
歷任台北辦事處副處長
[编辑]
任次 姓名
(中文)
姓名
(英文)
照片 到任 離任
1 浦為廉 William A. Brown
1979年 1979年[32]
2 唐偉廉 William W. Thomas Jr.
1979年[33] 1981年[34]
3 魯樂山 Thomas S. Brooks
1981年 1983年[31]
4 滕祖龍維基數據所列Q110131233 Jerome C. Ogden
1983年[35] 1986年
5 郝扶東 Scott S. Hallford
1986年[36] 1991年[37]
6 陸健 James A. Larocco
1991年 1993年[38]
7 羅思德 Christopher J. LaFleur
1993年 1997年[39]
8 莫柔維基數據所列Q100542125 Lauren K. Moriarty
1997年 1998年[40]
9 楊甦棣 Stephen M. Young
1998年 2001年[41]
10 蘇佩秋 Pamela J. H. Slutz
2001年 2003年
11 葛天豪維基數據所列Q63487299 David J. Keegan
2003年 2006年
12 王曉岷 Robert S. Wang
2006年 2009年
13 馬怡瑞維基數據所列Q63086733 Eric H. Madison
2009年 2012年
14 酈英傑 Brent Christensen
2012年 2015年
15 傅德恩 Robert W. Forden
2015年 2018年
16 谷立言 Raymond Greene
2018年6月21日 2021年7月
17 柯傑民維基數據所列Q108046896 Jeremy Cornforth
2021年7月19日 現任

台北辦事處各部門主官

[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分為政治、領事、經濟等組別,圖為2018年該處政治組組長馬志安(Christian M. Marchant,左二)及經濟組組長洪士杰(Jeffrey D. Horwitz,左一)拜會總統蔡英文
职务 姓名

(中文)

姓名

(英文)

處長 谷立言 Raymond F. Greene
副處長 柯傑民 Jeremy A. Cornforth
農業組組長 王睿珂 Erich Kuss
農業貿易辦事處主任 史安莉 Emily Scott
動植物檢疫辦事處主任 易凱樂 Kelan Evans
商務組組長 歐德瑞 Brent Omdahl
領事組組長 裴迪娜 Deena J. Parker
經濟組組長 安恬 Dannielle Andrews
行政管理組組長 雷博恩 Brian R. Reynolds
政治組組長 裴德禮 Bradley S. Parker
文化新聞組組長 蘇戴娜 Diane Sovereign
發言人 鄧艾德 Ed Dunn

辦事處地址

[编辑]
辦事處名稱 地址 領事轄區 備註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臺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基隆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宜蘭縣
花蓮縣
連江縣
金門縣
內湖新址面積約6.5公頃,土地為美國在台協會自2004年底—2005年初開始跟外交部承租方式取得,簽約99年[42]。2009年6月22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舉行台北辦事處新址的動工典禮,新址選在臺北市內湖區金湖路,僅15%作為地面上的建築使用,其餘皆為植被覆蓋,由於承包廠商均為美方指定並保密,目測無法知悉地下設施有多少構工,但事實上其面積甚至超過在北京美國大使館規模,號稱有科技化的太陽能與水循環系統,包含辦公大樓複合體、人員停車場、領務區、維修保養區、綠化空間與籃球場等,並保留原始的自然生態,價格昂貴外一度因為拖欠薪資高達4.7億台幣,引發工人到現場示威抗議[43],新館舍的興建造價達2億1,600萬美元(約新臺幣62.5億元),原預定2017年能夠完工並遷入使用,實際上延後到2018年竣工。新館舍鄰近臺北捷運文湖線內湖站[44]。其館舍採取堡壘式佈局,並具有反恐設計[45]。於2018年6月12日舉行揭示典禮,2019年5月6日搬遷啟用[12]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88號5樓 高雄市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屏東縣
臺東縣
澎湖縣 [46]
簽證僅在台北辦事處受理申請

備註

[编辑]
  1. 註1^ :1979年3月1日,成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2019年5月25日,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47][48][49][50]
  2. 註2^ :葛樂士於1979年6月上任處長,4月16日辦事處成立至葛氏抵台前的處長職位由浦為廉代理[6][9]
  3. 註3^ :除負責政治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一般事務組長由前述之舊大使館末代政治參事班立德接掌外,經濟組組長、負責領事業務的旅遊服務組組長和文化新聞組長亦分別由舊大使館末代經濟參事賴偉恩(Melvin H. Levine[51][52]、末代領事參事魏有信(Thomas F. Wilson[53]及末代新聞參事(兼美國新聞處長)唐能理(Neal T. Donnelly)出任[54]。此外,舊大使館末代美國海軍武官甘思威上校(Frederic C. Caswell, Jr.[55][56],在離台退役後亦曾於1984年-1988年間返回台北擔任美國在台協會技術組長[57][58]
  4. 註4^ :台中華語學校為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旗下的駐外語言學校(School of Languages),原先的華語學校於1947年—1949年間設於北平市。冷戰時期的語言學校分校(Branch School)尚包括:東京日語學校(1952年設立)、貝魯特阿拉伯語學校(1954年設立)、尼斯法語學校、法蘭克福德語學校、墨西哥城西班牙語學校(1957年設立)[59]
  5. 註5^ :1996年1月30日經美國在台協會宣布為處長[6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我們的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3日). 
  2. ^ 高啟中. 臺灣駐美人員管轄豁免問題. 月旦法學雜誌. 2013年2月, (213): 168. ISSN 1025-5931. 臺北辦事處負責相當於以往美國駐我國大使館業務 
  3. ^ 邵玉銘. 《此生不渝:我的台灣、美國、大陸歲月》.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013-09-02. 一九九四年,美臺雙方同意將本會名稱之外,增加一新頭銜:「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總部」 
  4. ^ 台灣關係法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中文). 
  5. ^ 5.0 5.1 5.2 5.3 5.4 5.5 Taiwan: Issues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 2017-10-30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6. ^ 6.0 6.1 施克敏. 美國在台協會昨天開始作業 代表美國與我維持實質關係:台北辦事處預定十六日開始工作 簽證業務將在二十二日左右恢復. 聯合報. 1979-04-12: 2. 
  7. ^ 7.0 7.1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AMBASSADOR HARRY E.T. THAYER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1990-11-19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4). 
  8. ^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MARK S. PRATT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140. 1999-10-21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03). 
  9. ^ 9.0 9.1 美駐臺協會臺北及高雄分會 昨起同時展開作業 簽證案件定下週開始接受申請. 中央日報. 1979-04-17: 3. 
  10. ^ 黃剛. 中美使領關係建制史 1786-1994).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 134-135. ISBN 957-05-1218-0. 
  11. ^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AMBASSADOR WILLIAM ANDREAS BROWN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140. 1998-11-03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4). 
  12. ^ 12.0 12.1 美國在台協會(AIT)將於2019年5月6日在內湖新館開始為大家服務。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 will be open for business at its new facility in Neihu. 美國在台協會.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30日). 
  13. ^ 中時新聞網. 美AIT砸11.6億 天母買官邸 - 財經要聞. 中時新聞網.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臺灣)). 
  14. ^ 楊甦棣. 21世紀的AIT新館 獻給21世紀的美台關係. 自由時報. 2018-04-22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2日). 
  15. ^ Inspection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PDF).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英语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07). 
  16. ^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HARVEY FELDMAN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61. 1999-03-11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4). 
  17. ^ 張良知. AIT在台成立39年大事紀. 中央社. 2018-06-12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4). 
  18. ^ 蘇起. 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 天下文化. 2003: 136 [2020-02-18]. ISBN 98641723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19. ^ 洪哲政. AIT神秘美軍編制首曝光 駐台美軍數比駐北京多. 聯合報. 2019-04-04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20. ^ Scott D. McDonald Lt. Col., U. S. Marine Corps - Military Professor. 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DKI APCSS)英语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21. ^ 洪哲政. 美軍駐台AIT大方說 華美斷交後首位駐台陸戰隊員是他. 聯合報. 2019-04-04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22. ^ 22.0 22.1 洪哲政. 綠扁帽促成台美特戰協訓. 聯合晚報. 2016-01-10: A2. 
  23. ^ 23.0 23.1 林寶慶. 美現役軍官將首度駐台AIT 詹氏周刊認係對台政策改變 美官員稱旨在紓解AIT人力不足. 世界日報. 2004-12-18: A1. 
  24. ^ Jimmy R. Williams. A Charmed Life.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1: 342. ISBN 978-1456463489. 
  25. ^ 「美軍顧問團」協防台灣 驗證早年台美軍事合作. 蘋果日報. 2019-04-04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26. ^ 美國在台協會台中線上分處正式啟用. 美國在台協會. 2008-05-15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27. ^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Wives' Club, Officers' Wives' Club, Social Service League (编). Map of Taichung. MAAG Taichung, Taiwan. Taichung Community Activities Association. 1960-08: 16-17. 
  28. ^ 侯姿瑩. AIT各單位集中內湖新館 媒體直擊辦公空間. 中央通訊社. 2019-05-24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29. ^ 臺北市立圖書館. 美國資料中心簡介. 臺北市立圖書館. 2012-05-04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中文(臺灣)). 
  30. ^ 30.0 30.1 曹郁芬. 薄瑞光將退休 莫健內定AIT理事主席. 自由時報. 2016-08-05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31. ^ 31.0 31.1 David Kirkpatrick Este Bruce. Window on the Forbidden City: The Beijing Diaries of David Bruce, 1973-1974.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1: 549. ISBN 978-9628269341. 
  3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浦為廉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3. ^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JOHN J. TKACIK, JR.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52. 2001-03-23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8). 
  34. ^ Foreign Affairs Oral History Project: WILLIAM W. THOMAS, JR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英语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46. 1994-05-31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8). 
  35. ^ 滕祖龍. 滕詩四十首(Forty Poems by Jerome Ogden). 1986. ASIN B000L6OQM6. 
  36. ^ AIT Announces New Deputy Director. West & East, an independent monthly (Sino-American Cultural and Economic Association). 1986, 31: 15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37. ^ (六)行政院函送邱委員俊男就我國國民申請赴美簽證問題所提質詢之書面答復,請查照案。. 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94期2518號. 1991-11-23, 80 (94): 72. 
  38. ^ BIOGRAPHY James A. Larocco: Ambassador to the State of Kuwai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97 [201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39. ^ BIOGRAPHY Christopher J. LaFleur: Ambassador, Malaysi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5-01-04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40. ^ New Dean brings wealth of experience from Asia-Pacific. 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DKI APCSS)英语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2010-09-02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4). 
  41. ^ Justin Glenn. The Washingtons: A Family History: Volume 6 (Part One): Generation Ten of the Presidential Branch. Savas Publishing. 2014-09-05: 542 [2019-04-11]. ISBN 97816112123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42. ^ 王照坤. AIT現址使用期限9月底 新址已租13年. 中央廣播電台. 2018-03-06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43. ^ 亞洲最貴美國大使館在台灣 細數AIT的前世今生. 聯合報. 2018-03-21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44. ^ AIT新建館舍 工地首度曝光. 大紀元台灣. 2011-04-26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45. ^ 洪哲政. AIT新館 反恐維安設計媲美軍事基地. 聯合報. 2016-06-25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30). 
  46. ^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47. ^ 李大維 任北美事務協調會主委. 聯合報. 2012-05-20: A5. 回來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這個委員會是美在台協會的對口單位。 
  48. ^ 陳總統之中國大陸政策 座談會紀實. 外交部通訊. 2004年12月, 25 (4) [201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伊認為北協除了作為 AIT 的對口單位外,應可透過定期舉辦座談會的方式,將北協開放作為政府機構、 AIT 及產學各界意見交流的平台,增加彼此間的接觸與聯繫。 
  49. ^ 羅添斌、陳慧萍. AIT工程拖欠4.7億 台灣包商明封鎖工地. 自由時報. 2013-04-07 [201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官員表示,我方與AIT對口單位北美事務協調會,針對此事提醒AIT注意 
  50. ^ 周佑政. 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府:台美關係更緊密.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5日 [2019年5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2日). 
  51. ^ 美新任駐華經參中國式名字 「賴偉恩」正式公開. 經濟日報. 1978-10-02: 2. 
  52. ^ 美協經商組長賴偉恩昨天表示 中美貿易仍將繼續成長 他預估可能達九十億美元. 經濟日報. 1979-08-16: 2. 
  53. ^ 美國大使館領事組表示 核發赴美留學簽證 今年將增百分十五. 聯合報. 1976-09-02: 2. 
  54. ^ 長華. 藝海拾貝 唐能理熱愛中華民俗. 聯合報. 1977-02-17: 9. 
  55. ^ 軍聞社. 國軍英雄齊集臺北 受到各界盛大歡迎 車隊遊行市區・民眾爭睹丰采 國防部昨舉行園遊活動款待英雄暨眷屬車. 中央日報. 1978-09-03: 3. 
  56. ^ Directory of Taiwan. China News & Publication Service. 1978: 58. 
  57. ^ In Memory of CAPT. Frederic Caswell 1929 - 2008. O'Neill-Hayes Funeral Home.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58. ^ 高凌雲. 郝柏村日記:忠義喊停絕對正確 宋長志也反水面艦. 聯合晚報. 2002-03-31: 4. 
  59. ^ James R. Frith. School of Language Studies Meets Demands of Expanding Diplomacy. Department of State News Letter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1966-11, (67): 36. 
  60. ^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外交年鑑.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1996: 頁691. ISBN 957-00-8168-6 (中文(繁體)).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