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4年1月28日) |
「PPP」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国大陸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臺灣 |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
港澳 | 公私營合作 |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英語: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縮寫:PPP),香港称为公私營合作,台湾称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1][2][3],又称公私協力[4]、公私合作伙伴关系[5]、公用事业市场化[6]或公用事业民营化[7]等,是公共建設的開發模式,由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建設的建設與服務。在實現公共建設功能的同时,也为私营部门带来利益。不同於傳統由公共部门自食其力提供公共服務,由于私营部门分担了公共部门的初期投入,此模式可以减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應對政府超載(Governmental Overload)的困境,而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模式
[编辑]常見的PPP模式如下:
- 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BOT):政府提供土地,由民間機構自行興建、營運;營運期屆滿,營運權轉移給政府。
- 委外經營(Operate–Transfer, OT):營運後轉移模式。由政府投資興建該公共設施,再委由民間機構經營;屆營運期滿,營運權轉移給政府。
- 興建-營運-擁有模式(Build-Operation-Own, BOO):依政府的政策,由民間機構自備土地及資金興建營運。業者擁有其所有權,不會轉移給政府。業者與政府協調雙方權利義務細項。業者負擔一些政府要求的義務,例如雇用在地員工等,以交換享有稅賦減免及融資優惠等好處。[8]
- 民間重建營運後移轉模式:(Reconstruction-Operation-Transfer, ROT):政府將舊公有建物、財產委託或出租給民間機構,允其擴建、整建、重建後營運;屆營運期滿,營運權轉移給政府。[8]
- 民間融資提案(PFI):政府與民間機構訂定長期購買或承租契約,委由民間機構自行籌措財源,興建營運公共建設,或提供公共服務。[9] 1992年,英國推動的「民間融資小組」是PFI最早、最主要的典範。[9][10]
批評
[编辑]對PPP常見的批評是,其欠缺當責(Accountability),與不夠透明(transparency)。欠缺當責方面,係在公私協力的政策產出過程中,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的角色界線混淆,要確定應由哪方替公共服務的哪個部份品質負最終責任變得困難。[11] 不夠透明方面,民間業者常以商業機密為由隱藏營運細節,從而使公眾監督變得困難。[12] 此外,沒有利潤可圖的政策無法吸引私部門參與,導致私部門依舊不會參與提供某些種類的公共財;私部門追求利潤,使其可能採取風險移轉(risk transfer)的營運策略,損害公共利益。[11]
参考资料
[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关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32号). 2016-05-28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 ^ 中華民國財政部推動促參司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資訊網站 > 促參介紹 > 基本介紹. [2017-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 ^ 立法會四題:工務工程項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進行的準則. 新聞公報. 2004-03-17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 曾冠球. 良善協力治理下的公共服務民間夥伴關係 (PDF). 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3, 5 (1)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9).
- ^ 余晖、秦虹. 什么是公私合作制. 中国经济时报. 2005-09-19 [2016-05-28].
- ^ 第四届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PPP)论坛11月召开. 新浪财经. 2004-10-19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 ^ 鲁庆成. 公私合伙(PPP)模式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研究 (Doctor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 ^ 8.0 8.1 自由時報電子報. 民間機構參與公共建設BOT、BOO、ROT、OT案區別 - 地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9-05-12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中文(臺灣)).
- ^ 9.0 9.1 PFI能否協助政府財政脫困? - 名家評論 - 工商時報. view.ctee.com.tw. 2018-03-07 [2022-05-19] (中文(臺灣)).
- ^ 孫克難.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PFI模式探討—引進新制度經濟學觀點. 財稅研究 (中華民國財政部).
- ^ 11.0 11.1 陳敦源; 張世杰. 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 (PDF). 文官制度季刊 (考試院): 17-71.
- ^ Whiteside, Heathe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Canada. Halifax: Fernwood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55266-896-2. OCLC 952801311.
參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0年於台灣通過、鼓勵公私協力的法律。